关键词句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1期   作者:杜琴 黄丽萍
[导读] 品读关键词句是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突出人物特点的词句、特殊位置的词句、表达文章主旨的词句为例,谈谈关键词句在文本阅读理解中的重要价值。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鄢家河小学  杜琴 黄丽萍 443100

[摘要] 品读关键词句是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突出人物特点的词句、特殊位置的词句、表达文章主旨的词句为例,谈谈关键词句在文本阅读理解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句  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可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字、句、段、篇”教学的桥梁和纽带,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认知、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关键词句为切入点,指导学生仔细品读,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以下阐述。
        一、品读人物特点关键词句促学生能力提升   
        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中突出人物特点的关键词句。在读的过程中,教师不孤立地进行词句教学,而是将词与句联系起来理解。因为,理解词语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句子,而理解句子也能更深入地理解词语。
        [案例]《草船借箭》 (部编版教材第十册)
        诸葛亮人物特点——“ 神机妙算”
        1.教师提问:诸葛亮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评价最恰当?
        2.学生读文,教师要求: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用横线批画出来,再细细品读妙在何处?以此作为研读全文的突破口。
        3.学生默读、批画、思考、品读。
        4.交流分享
        生1:诸葛亮知天文。因为他能推算3天后江面必定有大雾。
        生2:诸葛亮识人心。诸葛亮找鲁肃帮忙,而且瞒着周瑜。
        生3:诸葛亮懂地利……
        整节课由突出诸葛亮特点的关键词“神机妙算”而展开,给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不仅解决了词义的问题,更让学生从一个关键词串起全文的学习,教学环节也环环相扣,从而整体把握了文章内容,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文本。因此,挖掘文中突出人物特点的关键词句,能帮助学生逐步提高阅读水平。
        二、品读特殊位置的关键词句促学生能力提升
        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中特殊位置的关键词句。小学课文都是经典的文章,除了文笔优美外,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也很有特色。因此,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特殊位置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
        [案例]《白鹅》 (部编版教材第八册)
        第2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之中。
        1.教师提问:这一段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学生思考回答: 承上启下
        3.教师启发:哪些句子体现了白鹅高傲的特点?请用横线批画出来,再细细品读;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将高傲的特点写出来的?
        5.学生默读、批画、思考、品读。
        6.交流分享。



        生1:白鹅步态高傲。鸭的步调急速,而它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作者采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它高傲的特点。
        生2:白鹅叫声高傲。因为它看见生人,厉声叫嚣,甚至还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作者把白鹅与狗的叫声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它叫声高傲的特点。
        生3:白鹅吃相高傲。吃饭时,它从容不迫,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生4:它的高傲还表现吃得食物讲究。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课堂上让学生抓“高傲”这个关键词句进行反复品读,这样学生不仅领略了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也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品读表达文章主旨关键词句促能力提升
        一篇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它一般要么在文章开头,要么在文章的结尾。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句子,以及句中的关键词句反复品读,从而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提高阅读能力。
        [案例]《圆明园的毁灭》 (部编版教材第九册)
        第1段: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教师提问:这篇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2.学生思考回答:第1段。
        3.教师引导: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怎样的损失?学生回答:不可估量。
        4.教师启发:哪些句子体现了“损失是不可估量”?请用横线批画出来,再细细品读。
        5.学生默读、批画、思考、品读。
        6.交流分享。
        生1:圆明园面积之大,说明里面的奇珍异宝很多。
        生2:圆明园建筑宏伟。园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热闹的“买卖街”、有山乡村野、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武陵春色等。
        生3:圆明园历史文物很多。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生4: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
        教师小结: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课堂上让学生抓“不可估量”这个关键词进行反复品读,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也激发了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更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阅读教学中品读关键词句,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串起整篇文章的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只有带着学生细细品读关键词句,才能向语文更深处漫溯。
参考文献:
[1]杨敬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讨[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
[2]刘怀建.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
[3]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
[4]朱光潜《咬文嚼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