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1期   作者:石秀颖
[导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时刻认识到学生是阅读课堂学习的核心主体,进而围绕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探究和创设高年级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学习活动。在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培养小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均衡发展,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 石秀颖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时刻认识到学生是阅读课堂学习的核心主体,进而围绕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探究和创设高年级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学习活动。在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培养小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均衡发展,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语文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要求,以高年级为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会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课外阅读,逐步养成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然而受应试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片面地追求学生的阅读技巧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全面培养,阅读教学的质量低下。
        1.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学生兴趣不足。兴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不竭动力学生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下,才会更加专注和积极地进行学习,学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然而,当前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着较强的应试教育特征,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和机械地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极大地消减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影响其阅读学习效果的提升。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当前,部分教师重视授课进度,常常依照大纲要求来进行授课,教学形式多以“填鸭式”或“说教式”为主,形式老套且陈旧,师与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性。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2.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改进对策
        2.1多媒体走进中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课改的强烈号召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信息技术创新日常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活动的展开更加便捷和高效。小学语文教师也要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在中高年级的阅读课堂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吸引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在学习课文《观潮》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导入部分,在课堂之初就抓住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在正式开始课文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先观看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的视频,然后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看完这个视频后有什么样的感悟。”小学语文教师带领小学生认真观看,在学生有:“看完这个视频,我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奥妙,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等回答后,小学语文教师带领小学生回归教材,给予小学生一定的时间熟悉课文内容,可以说:“相信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观潮》,现在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并试着对课文结构进行分段,概述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的阅读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文结构进行划分和总结,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总结能力。有的小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这篇课文可以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来对课文进行划分。”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对课文的段落按照这三个部分进行划分。在具体的段落划分时,不同的学生可能划分的结果不一样,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引导小学生创新思考,从阅读内容去分析,怎么样划分课文段落更加恰当、更合理,而不是让答案变得唯一。
        2.2重视读写结合,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阅读与写作教学之间紧密联系,二者相辅相成。阅读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悟和利用,丰富他们的文学储备。它对写作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写作教学则能够彰显并内化学生的阅读技巧,让他们能够在写作实践中,深化自身的阅读认知,推动其阅读能力的提升。[2]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也要对教学内容加以延伸,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而促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升。例如,在讲授“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并摘抄一些优美的字词句,或者引导他们对文本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然后让他们书写自身的所感、所想和所思。这样便能升华他们的阅读情感,促使他们阅读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推动他们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共同提升。
        2.3引入情感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尽可能对学生展开情感教学,让阅读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识字朗读,这就需要教师把原文写作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心理历程对学生简单交代一下,让作者高尚的品格或者文章人物的丰富情感来熏陶学生,学生产生可怜、惋惜、激动、愤慨等情绪,自然会对文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例如《桥》与《地震中的父与子》,《桥》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沉着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还要求同为党员的儿子履行党员的责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最终两人双双殒命在洪水之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在灾难来临之际,父亲满怀爱与信念,最终找出受困在地震中的儿子的故事,学生在课文学习中产生丰富且深刻的情感,阅读兴趣肯定更强烈。
        结束语
        总之,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学生获取信息、发展思维、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努力跳出应试教育,积极探索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拓展名著阅读,让学生对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袁增桂.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课外语文,2019(33):71-72.
[2]梁春梅.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9(36):135.
[3]倪济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科普童话,2019(42):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