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检修自动化设备探析

发表时间:2021/1/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路程
[导读] 摘要:现如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覆盖率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  710016
        摘要:现如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覆盖率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供给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需求的增长,从而加快了经贸往来,提高了人口流动密度。在给相应基础设施带来更多市场机会的同时,也给其具体运营带来更多压力和挑战。与过去相比,系统管理和设备维护都面临着更深入的发展和挑战。如何在保证运行效率的基础上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是当前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地铁车辆检修;自动化设备
        引言
        在城市迅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交通运输扮演着重要角色,城市交通网的流畅性程度直接影响城市各方面的发展速度。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快捷、准点、舒适等优势带动下,尤其是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网的形成,更是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1地铁车辆场段工艺设备检修的意义
        在地铁运营体系中,工艺设备是重要的辅助设备,是电动客车日常检修、保养的重要工具。而任何工艺设备都有其固有的生命周期,或存在设计、制造、装配缺陷等诸多因素,导致设备故障发生,如故障不能及时得到处置,将会影响到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营、影响到电动客车的正常检修,降低乘客出行体验等。因此,在地铁车辆场段工艺设备的实际使用中,检修人员需通过检修工作来发现问题并解决存在的故障,并对设备的故障趋势进行分析,必要时可对部件等做预防性的更换,对核心部件进行维护和有针对性的保养,确保设备的高可靠性,提升其RAMS性能,为电动客车等的正常检修提供重要保障。
        2地铁车辆场段工艺设备检修管理影响因素探析
        工艺设备检修模式可分计划性检修和故障修两类,计划性检修是依据维修手册、设备故障情况,并参考行业内的成熟作法和结合公司的规章制度,编制的修程修制如日常保养、周检、月检、半年检和年检等,是定期进行的维修保养模式,而故障修是在故障发生时才进行的维修。具体的检修周期和内容可因运营单位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都是为提升场段工艺设备RAMS性能而做的必要工作。工艺设备是一种高集成度、高精密度、技术垄断严重、现场使用条件受限的机电液气一体化产品,其检修存在着诸多的影响因素。
        2.1设备数量单一、集成度高、核心技术被封锁
        工艺设备是一种高集成度、高精密度的专业设备,且大多为国外进口产品,存在着核心技术被封锁、垄断的现象,造成了从事设备检修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加之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的客观因素,使检修人员成长难以为继,行业整体人才相对匮乏。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须利用好设备在质保期内的契机,结合师徒带教的方式,大力培养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2.2检修模式的选择
        由于工艺设备的特殊性,提升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自主维修难度,加之从人力、物料、场地、设备配属等因素考虑,部分运营单位可能会考虑将工艺设备的检修方式选择委外维修,且又因其委外维修的程度不同,可分为项目整体委外维修或是部分任务委外维修,如可将设备中大修和零星故障修等委外维修,而将日常检修、保养保留为自主维修。
        2.3修程修制设置与人员配备
        纵使再精密的工艺设备,最后都需要修程修制与检修人员来最终落实保障。修程修制设置的精细程度与产品的质量属性、公司规章制度、当地气候条件、人员职责和配备以及与相关专业的接口关系和划分等相关。修程修制制订太细势必会加大检修人员的工作量,造成产品的过度修,导致成本的巨大浪费。如可以引进更为先进的检修模式,考虑是否可参考电动客车开展如均衡修、状态修的情况,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因此修程设置与人员配备也是影响工艺设备检修的重要因素,如何制订修程,优化人员配备也是将来工艺设备管理和检修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2.4 其他因素
        工艺设备的检修涉及诸多方面,除了设备的自身属性、检修方式、修程设置与人员配备外,还与设备初期设计要求、设备安装情况、相关接口维护关系、公司所处地理周围产业群构成、维修成本考虑、物质采购与存储、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RAMS性能指标、同行主流检修方式等相关。
        3专业检修设备研究方向
        3.1影像及轮廓比较法
        在车辆的各级检修规程中,耗时最长、检查项目最多、各级修程均要检修的为车辆各设备外观状态检查,真正需要开箱、拆缺、试验的项目反而较少。外观检查项目技术含量低,耗时长,对人力需求量大,容易出现漏检。大部分机械故障在故障初期即可在外观检查环节发现征兆,特别是松动、碰伤、变形、异物侵入等。因基本外观检查未做到位,而导致故障未能提前发现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比比皆是,常见诸于各地铁公司的事故责任通报。如果有有效设备执行此项检查,不但可以大幅降低人力成本,且不放过任何外观轮廓上的明显异常,提高检修质量,将是传统检修模式的一项较大进步。采用影像轮廓比较法的设备完全可以替代人工执行此项检修作业。所谓影像轮廓比较法,即对设备外观轮廓进行扫描,自动生产车辆外观轮廓,将待检车辆外观轮廓与标准外观进行比较,对比较结果进行分析,仅需将异常部分的影像呈送专业检修人员进行针对性检查即可。外观轮廓扫描设备可设置在车辆停放股道,甚至是库外行车股道,在车辆行进过程中对车体拍照扫描,短时间内产生物体轮廓的技术早已不是问题,甚至在某些领域普及程度较高,在车辆停放甚至经过的地方设置扫描设备即可。轮廓比较分析仅需针对性的开发专业性的软件即可。此类设备开发技术门槛低,但成效很明显,可大量减少检修工作量,提高检修质量。
        3.2音频及振动比较法
        车辆牵引传动部件在故障发生前期,通常上都会通过“发声”或振动来进行预警。此类故障对行车安全影响较大,主要涉及如牵引电机、制动单元、转向架等与行车安全相关的部件。传统检修模式虽然均有涉及,但基本上都是外观检查,很难及时发现故障,一般都是在已经产生明显征兆,甚至是已经对正线行车产生了影响甚至发生了事故后才被发现。由于此类故障影响较大,且没有有效手段可以提前发现故障隐患,大部分地铁公司甚至在故障应急处理上采取了导向安全的保守应急处理措施,大大降低了车辆营运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地铁车辆检修系统和检修技术的优化升级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是促进道路交通平稳运行的应用之策,也是保障日常群众出行需要的物质基础。现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基础设施也需要完善体系和结构维护,这样才能在开发和利用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具体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各方主体的互相配合,需要模式的创新和技术的完善,让地铁车辆运行能够有主观、客观建设的双重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新,李春广,黄挺,王伯铭.地铁车辆检修模式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4:5-8.
        [2]黄笑一.浅谈地铁车辆检修调度工作思路及生产组织模式[J]河南科技,2019,5:132-133.
        [3]许帅帅.地铁车辆故障信息统计分析及检修策略优化[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20.
        [4]郑伟.基于FMECA分析的地铁车辆检修工艺改善及故障统计分析系统的研发[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20.
        [5]张继彤,张济民.深圳横岗车辆段主要检修工艺装备综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15(05):117-120,123.
        [6]夏福明,黄健龙,高兵兵,王健.轨道交通工程工艺设备的前期质量管理工作方法研究[J].建设监理,2020(02):1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