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探讨 罗彬

发表时间:2021/1/2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2期   作者:罗彬
[导读] 中职类学校的社会责任重大,承载着为社会培养基础建设性人才的重担,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极为重要,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社会发展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然而中职学生普遍不重视学习,且自控能力差,对专业认知尚浅。

霍山职业学校霍山职业学校 罗彬 237200

摘要:中职类学校的社会责任重大,承载着为社会培养基础建设性人才的重担,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极为重要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社会发展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然而中职学生普遍不重视学习,且自控能力差,对专业认知尚浅。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此提出几点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方法,为提高中职院校学生计算机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职学生;计算机教学质量;探讨
        引言:中职院校学生并不明白本专业所承载的社会价值和职责,导致多数企业反馈中职院校学生思维固化,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内应试教育机制影响下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得教师更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对学生个人创新能力培养有所忽视,而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创新性人才的助力,因此如何提高中职院校各专业的教学质量是教育部最为关注的问题。学校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如课程设计方面、考核制度方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1.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1.1教学方式单一
        数百年来中国都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和影响,使得中国教育大多尊崇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都缺乏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长期处于“安稳度日”的学习状态中,教学方式也多依照传统的照本宣科、你讲我听的方式,同时教师也并不注重学生计算机上机实训能力的培养,虽然教学过程中有开设相关的课程但学生多依靠网络资源寻找解决方法,甚少有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独立自主地完成课程设计。计算机课程学习不同于其他理工学科,其教学工作不仅只依靠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在不断地上机实训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经验。
        1.2教材内容与实际脱节
        当前中职类院校计算机课程安排和教材选择都过于迂腐陈旧,并未跟随时代发展和企业需求,目前中职类院校计算机教材的内容仍保留几十年前的知识或缺乏对目前新型语言的课程安排,如近年来热点较高的Python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这也是目前中职院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教材的脱节使得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时教材脱节使得学生对计算机类知识体系并未了解全面,这非常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提高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策略
        2.1结合社会需求合理设计课程安排
        中职院校的开设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其课程设计多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但计算机类课程设计并未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计算机语言和知识。课程设计体现了学校良好的教学方式,合理的课程安排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提升教学质量,这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就计算机课程而言,学生在入学前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基础,而中职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课程安排十分注重专业课知识的培养,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直接以专业知识为教学目标,如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的C语言,高中数理化的教学和学习,使得学生很难迅速接受计算机语言的学习,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厌恶学习从而达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中职院校的课程安排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学生只有了解专业基础,才有兴趣和动力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分析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2创新考核制度
        中职院校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考核制度的不完善,没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学生自然对学习容易放松,因此学校应重视考核制度,不应为了提升毕业率和就业率一味地纵容学生,不严谨的考核标准使学生对学习也是浑浑噩噩敷衍了事,只有加大考核力度学生才会重视学习。教师应跳出以往的考核方式,在题型设计中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改变固有的考察方式,并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力,创新能力强的学生不一定有较好的成绩,因此应结合考试成绩与课堂表现力给出学生综合性评价和考察结果,如此学生才会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2.3组织学生入企实训
        中职院校更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而技能培养多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应组织计算机专业学生提前实习,也可引企入校,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企业可在学校组织定点培养或设立分部,由学生完成部分工作,相互合作相辅相成。学校和企业也可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依据企业需求培养专业类学生,达到双赢的目标。计算机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从实际工作中与同事合作交流、项目中不断汲取经验而培养的,因此 ,中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训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3.结束语
        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共同努力,探索出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同时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欧阳红. 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职业, 2019, 000(004):56-57.
[2] 权芳芳. 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11):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