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谭菲雅

发表时间:2021/1/2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2期   作者:谭菲雅
[导读]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及教学要求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成为当前各学科教学的重点,这是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突破。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是小学生非常重要的学科,小学生计算能力、逻辑能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均来自于小学数学,可见其承载的责任之重要。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易家渡完全小学 谭菲雅   415304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及教学要求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成为当前各学科教学的重点,这是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突破。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是小学生非常重要的学科,小学生计算能力、逻辑能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均来自于小学数学,可见其承载的责任之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引言: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对待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热情,他们对待新接触的事物有较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个过程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主动思考和探知的能力与热情。但是数学是一门知识量较大的学科,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疲倦心理以及遇到理解困难等难题,因此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引导,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出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热情以及保持专注的能力。
           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导入犹如音乐剧的序幕,只有揭开了序幕,音乐剧才能正式进行。在新知教学中,不论是哪门课程,课堂导入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之一,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全方位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就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部分教师并未把握学生的成长特点,注重知识的传授,这在极大程度上忽视了课堂导入这一环节,使得数学课堂过于沉闷,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再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应当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并且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精心的设计,以此集中学生的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高昂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课堂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搭过积木呀?你们喜欢这个游戏吗?”待学生回应后,教师继续引导:“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积木,你们想知道老师准备了哪些积木吗?那就来猜一猜吧!”话音刚落,学生十分积极,纷纷等待教师发号施令。教师接着引导:“1.平平整整六张脸,正正方方都一样;2.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3.上下圆圆一样大,滚来滚去不费劲。”对于学生来说,1和2两个谜语是十分简单的,不一会儿,学生就得出了答案,即“正方体、长方体”,而在猜3时,部分学生却露出了愁容。对此,教师就应当把握时机,适时引导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后,相信同学们都能够轻松回答出3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让原本生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具趣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激发,其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得到切实的提升。



          二、生活化教学,提高运用能力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是无处不在的,同时数学也是人们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工具。例如,在买东西时,商品打七折之后价钱是多少,或者是这个月家中用了多少电或是水,用了多少电费、水费,这都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表现。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教学概念的灌输,然后让学生再通过练习题的方式进行复习是远远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的,更多时候,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学生们的生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在《时、分、秒》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充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其教学,拉近学生与数学距离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旁,使得数学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首先,数学教师在课上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教室中的钟表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钟表以及“时、分、秒”。在此之后,数学教师还可以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如让学生在家中定好自己的起床闹钟,或者是让学生计算上学和放学之间相隔了多长时间,分别是多少小时、多少分钟。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其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了解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数学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想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给小学生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技巧,使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采取情境教学,因为这种方式非常有效,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从不同的侧面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等多种情境模式,来给小学生营造不同的学习氛围,利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数学现象、数学素材以及数学场景来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小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理解能力的提升,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小学生在相应的数学情境中进行锻炼,掌握相应的数学方法和技巧,并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应用意识和能力,使数学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论,构建高效课堂小学数学教师是关键,需要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可见,提升数学教学效率,需要教师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正确地呵护学生,从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载体,确保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小学生未来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岩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0(20):56-57.
[2]蒋国忠.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津教育,2019(11):161-162.
[3]张君娟.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8(1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