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1/2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2期   作者:刘荣
[导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制造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制造类专业大类主体的机电类专业,承担着为制造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

青岛海洋技师学院   刘荣    266000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制造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制造类专业大类主体的机电类专业,承担着为制造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积极探索基于创新方法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良好的成效。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职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与实践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是跨界教育、生活教育、精英教育。可以借助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双创平台训练计划,在大师工作室、开放式实训室、竞赛实训室、教室等多种环境下通过教学做、沙龙、路演、竞赛培训等模式来进行。学生应精选优选,学习氛围应开放、自由,管理方式应该是学习团队自治、教师全天候指导,实现24小时开放实训室。
       一、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的意义
      (一)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创新创业活动能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布局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体,有义务和责任为国家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创业型技能人才。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二)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应试教育给学生灌输了过多的理论,使得目前大部分学生思维僵化,只会按部就班地学习。尽管职业教育鼓励动手动脑全面发展,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还是不能激发出学生的潜力。而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在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二、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机电类专业是将实现控制装置的控制理论、计算机软件和实现执行功能的机械部件、气动液压回路、电路板设计等进行融合而形成的一类应用型专业。目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教学模式主要有理实一体、项目教学等,这些教学模式大多偏重于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没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创新能力的内容。即便是意识到并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实行过程中也存在缺乏有效的创新引导、缺乏政策支持、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等问题。部分高职类院校虽然开设了创新理论课程,但在专业教学中却忽略了结合理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再教育。



         三、高职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与实践
        (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由于机电专业主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学生的实习来完成课程主要内容,因此,学校应当在校外建立起机电专业的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实践基地,进行相关的研究开发,增加就业机会,努力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对机电做出深入的探究。在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高校的主要专业负责人应当立足于对学生需求的全面了解上,针对学生现阶段所急需解决的专业问题,开设专门的教学基地,分设不同方面的教学部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获得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调动动手操作积极性。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当中,首先需要配备专业的授课教师以及指导人员,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从而更好地管理基地内的学生和教师。另一方面还要为学生的实践提供相关的机电设备,最好能够模拟就业环境,让学生提前适应就业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这样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将能够有效带动高校就业效率得到提升,为社会企业提供更多可用的新型人才。
        (二)实施校企政府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企业的需求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政府的相关部门需要在前期制定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将这些方案下发到高校,高校的专业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做好衔接工作,力求所培养的人才符合政府和国家教育标准。专业教师只需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进行严格的培养工作,适当地提供给学生切实需要的工作机会。高校要与当地政府及时的沟通,让政府发挥其中的衔接作用,通过政府的政策得到一些相关企业的实习机会,对企业的用人要求有明确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与当地政府通过合作创办了一种三级联动互帮互助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对于机电专业而言,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现阶段就业机会 ,渺茫的问题。
        (三)深化产教融合,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打破教师专业界限,淡化教师学科分界思想。教师通过自学、培训、继续深造等方式,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教师通过校内业务能力培训,校外挂职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教师通过产教融合提高科研能力;教师通过创新创业培训,提高担任“双创”导师的能力。鼓励教师跨专业参加培训和大赛,真正做到专业技术的融合。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实施过程中逐步积累和结经验,并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案,以期提高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汤华鹏.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机电专业教育的融合探析[J].南方农机,2018,49(17):133+137.
[2]廖伟强.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探讨[J].科技视界,2018(23):103-104+124.
[3]曹月真.高职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9):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