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2期   作者:王晓华
[导读]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数学思维人才的推动,因此应提高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数感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数感的关键阶段。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感培养的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

王晓华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鲍峡镇花园完全小学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数学思维人才的推动,因此应提高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数感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数感的关键阶段。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感培养的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数感;重要性;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062-01

        数感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感知能力,数感可以帮助学生们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而小学阶段是学生们培养和形成数感的基础阶段,需要老师们的专业指导,所以,学生的数感教学也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方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升数学理解能力
        现代社会往往将数学作为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主要工具和方式。因此要注重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数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认识到开展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起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起自身的数感,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相联系,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建立数学思想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思想,这种数学思想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内容,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理解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在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学生培养自身数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实现对抽象问题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并不是为了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而是帮助学生养成数学综合思维,促进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能进行独立思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数学思想,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抽象的认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推理等数学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一)创建情景,培养学生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可以通过建立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带入感,从而锻炼学生的数感。


教师在创建教学情景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利用音频、视频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观的感受到数感在数学中的体现。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数感作为数学学习中的一种抽象化感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感的认知并不强烈,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实感受到自身数感对数学学习的帮助。培养学生数感并不是盲目进行的,教师教学时通过开展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面对数学问题时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数感,让学生的数学水平得以提升。
        (二)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学生数感
        教材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能用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尤其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中,与传统教材相比较,它的数感培养的内容更加丰富。对此,教师应积极利用教材资源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积极挖掘教材当中一些隐藏的资源,使学生的数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将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搜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来得到数感的提升。
        (三)利用生活体验,培养学生数感
        要想培养学生的数感,一定要从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范围内来体验数学,领悟数学,真正提升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和思想,多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在观察和推理的基础上得到知识的发展,最终提高对数学价值的领悟,掌握数学基础,得到数感上的培养。
        (四)习题训练,强化数感
        清楚地明白了知识点,还需要一定的习题训练来让学生们应用,才能使学生们真正地消化知识,如果已经成功的有效学习,那么课后的练习是比较容易完成的,也能增进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爱去学习数学。如果没有很好地领悟知识点,那么课后习题训练也能及时地查缺补漏,让学生更好的清楚知识点。知识是需要练习才能更好的掌握的,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都自认为已经掌握好了,在练习时才发现还有很多缺漏,所以只有练习才能检查学习的效果。同时,练习本身就可以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是强化数感的过程。练习中都会有一些扩展思维的习题,学生们在经过苦思冥想后得出解决方法是非常锻炼思维的,即使没有得出解决办法,在思考过后再由老师讲解恍然大悟时也是突破了自己的思维,所以练习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另外,数学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课堂时间也主要是让学生们领悟到知识点,课下的习题训练就非常重要了,这样的配套学习才能使学习更有效。但并不是说就要做大量的重复练习,机械式的重复并没有很大的作用,老师应安排各种类型的不同经典例题,有所创新和思考,这样的习题训练才能达到目的,才能强化数感,达到我们的目的。
        结语
        总之,帮助小学生培养数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他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通过有意识的长期耐心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地形成。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启发、培养和巩固数感的工作,带领他们进入数字这个神奇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周婧.基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变式教学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 (01):70.
[2]朱俊华.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的单元整体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0 (35):55-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