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提升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2期   作者:陈业颖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我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培育出完善的综合能力,首先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然而对目前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分析后发现,绝大多数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都较为欠缺,为了促进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活动时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班级管理中,通过这一办法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陈业颖    化州市鉴江开发区中心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我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培育出完善的综合能力,首先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然而对目前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分析后发现,绝大多数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都较为欠缺,为了促进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活动时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班级管理中,通过这一办法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生;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054-01

        引言
        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除了需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外,优秀的个人综合素养也是不可或缺的。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我们必须从小学阶段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由于自我管理能力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小学教师需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育。经相关研究表明,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故小学教师可充分运用小组合作来加强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1.对小学生需具备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有效分析
        一般来讲,对于小学生来说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包含有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时间管理能力。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小学生只有具备了该方面的能力,才能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计划及娱乐计划,这样学生在休息及学习上花费地时间才能相对均衡。如果小学生在时间管理能力上有所缺失,那么小学生便将出现无法按时完成作业、需要家长教师督促及拖延的情况,这对小学生的个人成长来说十分不利,长此以往小学生便会对家长及教师产生依赖心理。
        第二,情绪管控能力。情绪管控能力是情商的具体体现之一,现代社会亟需高情商的优秀人才。如果小学生无法在小学阶段初步培养出较强的情绪管控能力,那么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要想培养出情绪管控能力则会较为困难。由此可见,小学阶段是情绪管控能力养成的黄金时期,小学教师需抓住这一关键时期,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管控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一项能力,小学生在与同学产生冲突矛盾时才能冷静下来寻找最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式,否则极有可能加剧冲突。
        第三,人际交往能力。由于学校是一个集体环境,小学生身处其中便需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果小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那么便无法与同学处好关系,这在学生生涯中是一件相当遗憾地事情。另外,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也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后续求学乃至日后的工作。
        第四,行为方面的管理能力。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因此相对来说比较自我,在行为能力的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失控现象。然而行为方面的管理能力对学生的后续成长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养成该方面的能力。
        综上,小学生需具备的自我管理能力包含有时间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行为方面的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对小学生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2.对小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对现阶段我国小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绝大多数小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较为欠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大部分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较为薄弱。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较为欠缺,一部分小学生无法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行事,另一部分小学生则无法有效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经常会在课堂上出现不遵守纪律的情况,这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极为不利。
        第二,大多数小学生的自我管理策略较为差劲。结合调查的实际结果,我们发现仅有20%的小学生会在每天完成作业后自行检查作业,36%的小学生则是根据自己的心情决定是否检查,剩下44%的小学生则根本不会自主检查作业,而是由家长代劳检查。从细小的生活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欠缺良好的自我管理策略[1]。
        3.借助小组合作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具体策略
        以班级管理工作为例,小学班主任可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尽量淡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将得到有效锻炼。小学班主任可通过以下具体步骤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班级管理:
        第一,小学班主任需改变自身的教学观点。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小学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时会采取较为粗暴的方式,比如为了加强小学生行为方面的约束能力,教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坐满30分钟并且坐姿必须规范标准。这一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甚至会让小学生对班主任产生抵触情绪,对后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十分消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必须扭转自身的教学理念,通过新颖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来改善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小学班主任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为了确保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班主任首先需对学生进行分组。班主任需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及个人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中都具备各个层次的学生。
        第三,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班级进行管理。在完成分组工作后,小学班主任可让每个小组按照一星期一轮换的流程对班级进行自主管理。轮到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的小组,该小组的组长必须认真划分好每个组员需要负责的工作,例如检查卫生、督促交作业及组织召开班会等,通过这样的形式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控能力等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
        4.结束语
        综上,自我管理能力对小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为欠缺,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小学生的情绪管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都能得到促进,小学班主任可将小组合作的方式融入到班级管理中,赋予小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权限,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不仅小学生的责任感将得到加强,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小学班主任需意识到小组合作对提高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平日里加强对小组合作的研究,依托小组合作的模式构建出更加多元化的用于提高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祝玉甜,梅媛媛.浅谈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科普童话,2019(07):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