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2期   作者:李洪平
[导读] 数学渗透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起着支配、关键性作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学习其它学科。发展现代科技的能量储备。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视域里,很多教师并不重视,也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常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照本宣科,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从而导致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薄弱,应用能力差,对数学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容易忘记等。为此,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重点探讨

李洪平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十一中
【摘要】数学渗透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起着支配、关键性作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学习其它学科。发展现代科技的能量储备。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视域里,很多教师并不重视,也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常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照本宣科,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从而导致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薄弱,应用能力差,对数学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容易忘记等。为此,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重点探讨初中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铺上点滴之石。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041-01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提升数学水平和数学思维的必经之路。将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有效培养,不仅能够提升数学思维模式,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为未来难度更高的数学学习铺下坚硬有力的基石。
        一、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概念简介
        (一)数学应用意识。当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主动尝试着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从数学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它是运用了数学的思想、知识以及方法的这样一种大脑思维趋势来探讨现实生活。这种意识包括能够较清楚的认识到前人总结的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有着最为普遍的应用,这也就意味着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以及能敏锐地直觉洞察其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
        (二)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是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来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表象并加工整理和获得解决的能力。它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形成实际数学问题;其次是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和培养应用能力是由数学的本质决定的。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就是要把数学返璞归真,恢复数学本来的面目,回到真实的社会和生活中去,服务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从生产、生活中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数学知识的应用是近几年数学教改的热点,新编初中数学教材把强化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编写的始终,在每章后面都开设有研究性题目和阅读材料。这些都是为了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培养应用能力。



        (二)拓宽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首先,教师必须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多下功夫,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处理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以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至臻完善的境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科学排比,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或适当、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着数学,教师要善于使用生活作为教学事例,降低学生理解知识概念的难度。例如,教师可以将温度计的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山的海拔高度作为课堂导入案例,引出正负数的概念,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实际问题,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走神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得到有效提高。教师也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依靠教材内容去寻找生活中适合的数学应用事件。例如,在了学习平面图形的计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测量计算操场的面积,并且计算出操场铺满橡胶所需要的费用,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能够了解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教师在可以根据实际来设计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超市商品的价格,优惠的规则,交通的路线来设计问题,并且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举例学校需要修建圆形花坛,花坛之内还需要建一个圆形水池,假设花园的半径为a米,水池的半径比花坛少5米,那么花坛的周长和水池的周长一共是多少米?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运用代数公式,这样学生能够懂得如何运用知识。又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出一道题,以教室为背景,例如教室的面积为52平方米,长是宽的2倍且少3米,那么教室的长宽分别是多少米?教师通过这样方式,让学生对数学应用进行探究和处理。
        结语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并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也不要认为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毫无帮助。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知识应用与实际问题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就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数学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映晨.自主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试题与研究, 2020(34):59-60.
[2]肖永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6):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