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应与时俱进

发表时间:202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2期   作者:杨建连
[导读]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运算能力也是学生学习数学需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应与时俱进一题展开探讨,期望能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杨建连    云南省宣威市丰华街道第二小学  655400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运算能力也是学生学习数学需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应与时俱进一题展开探讨,期望能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023-01

        引言
        轻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会弱化学生的运算速度,且还会连带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更有效、更与时代贴近的方式提升学生运算能力,促进其数学素养的发展。
        1运算能力的再认识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各套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一直提倡的数学三大能力之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运算能力也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201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运算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运算技能和逻辑思维的有机整合。”换句话说,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实践能力,它更是一种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运算能力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认识层面,而是要深刻把握新课程标准赋予它的新内涵,即它既包括传统的口算、笔算及估算,也包含运用运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时,教师也不能只注重学生对四则运算法则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解决新型运算问题的能力。
        2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数学本质淡化现象突出
        小学数学教学中,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所以在讲授计算知识时,教师会引入一些生活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情境问题来使其掌握计算知识,虽然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但形象化的情境却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有关的概念、原理及法则的总结掌握,会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形成。
        2.2轻视算法
        因小学数学教材在计算模块中淡化了运算法则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学生对于运算方法的掌握只能通过从探索中获得的经验逐步完善和提升。但探索获得的经验比较零散,学生又缺乏整合的能力,未形成完善的算法体系,因而影响了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
        2.3个性化教学欠缺
        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时,存在的另一重要问题,就是个性化教学欠缺。对于学生在考试或作业中出现的运算错误,教师并未依问题而开展针对性教学,有效处理学生在数学运算中所犯的错误,而是选择通过在课堂上统一讲解,强制要求学生抄写错题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错误,使得学生对自身存在的运算问题认识不清,影响了他们运算能力的提升。



        3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3.1计算为基,思维为重
        小学数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地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最重要的不是计算的熟练程度,而是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要逐步渗透运算的意义,不能将运算当做是简单的计算,要在计算的基础上拓展性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运算的含义,从而提升其运算能力。在计算教学时,教师应先向学生讲解数学计算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的一般法则,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计算练习题,指导学生进行计算实践,以此使其真正掌握数学运算的顺序和规律,提高其运算能力。在学生运算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指导作用,积极采取措施开阔学生解题思路,培养其多元化数学思维,使其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探索多个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小数和分数混合的计算中,学生常用的解题方法就是先将分数转化为小数,然后按照小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但有些题目中的分数却无法转化成小数,此时就需要转换思路,将小数转为分数,按照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以此快速得出结果。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运算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题,从而提升其运算能力。
        3.2重视算法的整合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且还要体现并让学生掌握算法的建构过程,引导学生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算法。数学运算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根据运算定义及性质从已知对象推导出未知结果的推理过程,因而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非常重要的。算法的掌握需要一定量的巩固训练,需要科学有效的实践提升方法,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点体现题目运算过程中的算法,并将多个算法进行整合概括,引导学生系统性掌握运算算法,以此促使其合理运算,进而提高其运算能力。
        3.3优化运算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还要注重计算策略的教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计算策略的分享、优化,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运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以此培养其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其用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有些题目若使用常规方法解答,计算过程不仅繁杂且冗余,很容易产生混乱。但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则可轻松解出答案。同样的,有些题目恰恰采用常规方法就很容易,而使用列方程解决反而会更复杂。因此,在实际解答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问题,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以此提高其解题效率。
        3.4培养良好的运算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策略,也是数学教师常抓不懈的基础工作。学生良好运算习惯的养成需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审题习惯。运算不同于计算,它包含审题、计算及后续检验等多个环节,而审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审题的效果直接关系着运算的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把握审题三要素,一问、二已知条件、三隐藏条件。其二是计算习惯。计算是要严格按照运算法则进行计算,不能跳过也不能随意猜测,要根据算理有序计算。其三是验算习惯。实际运算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一些基础错误,而这些错误很大原因都是因为学生不够细心导致的,此时,验算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所以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验算习惯,使学生学会主动检验、反复检验,以此提升其运算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的发展,运算能力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和丰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全面把握运算能力的定义,与时俱进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以此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春.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应与时俱进[J].小学数学教育,2012, 000(010):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