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2期   作者:沈宜田 侯少武
[导读]

沈宜田  侯少武    安康市平利县城关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021-01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疫情,犹如洪水猛兽来袭,让我们承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这对处于人生特殊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他们面临着生理的、认识的、情感的、社会的多方面现实问题,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压力,因而必然产生更为剧烈的心理冲突,随之而来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必然增加。目前,青少年厌学、沉迷网游手游、电视娱乐节目、手机交友聊天等情况已很常见,青少年离家出走、自残、暴力伤害他人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一些惨剧发生。因此,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智力、情绪、意志品质和人格方面:一是多动、学习技能障碍、注意力涣散、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二是情绪不稳定,焦虑、逆反心理严重,具有暴力倾向等;三是意志薄弱、责任意识缺失,懦弱怕事、易冲动、承受挫折能力差;四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卑、自闭、不合群等。
        二、青少年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在目前快节奏、高风险、大压力的现代社会中,很多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成绩,而很少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如有的单亲家庭缺少父(母)爱,他们的孩子往往会自卑嬴弱,性格比较孤僻;有的家庭条件好,父母百依百顺,容易造成孩子娇生惯养,害怕困难;有的青春期会出现逆反心理、嫉妒心理;留守孩子容易成为心理孤儿,隔代长辈教育更是有心无力,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沟通能力,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往往加剧孩子心理问题,适得其反。
        (二)学校教育缺位。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当前,学校虽大多设有心理健康课程,但缺乏系统性,心理教育工作开展不够深入。缺少健康课程专业专职教师,师资力量(数量和质量)不足,课时也很难保证,健康教育质量堪忧。在考试及升学的‘指挥棒’压力下,健康教育面临单一的教学手段,落后的教学内容,工作室功能不健全,难以取得明显效果,心理问题学生缺少及时有效的梳导,没有真正起到预防教育作用。
        (三)社会不良风气侵蚀。随着家庭互联网、手机移动通信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到网游手游的虚拟世界里不能自拔。在大众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上,各种消极、色情、暴力图片、视频等不良信息对身心尚不成熟的青少年产生巨大影响。网游手游的暴力、色情化,电视节目娱乐化,对青少年成长、人格形成产生一定的负面诱导,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
        (四)青少年自身心理脆弱。


现如今,孩子们的生活成长条件大多优良,几辈人都在关心呵护的孩子,容易养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他们多数缺乏抗挫折训练和教育,常常会因一时受到挫折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情绪,出现对人生和生命的错误看法,心里脆弱,遇事偏激,抗压不足。
        三、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由上述分析可知,青少年心理健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把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各方的健康教育力量有机地整合起来,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一)不断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和要求每一位家长与孩子建立新型亲子关系,尊重孩子的人格;家长要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个人良好的言行榜样;统筹教育、文化、卫健、民政、工青妇、关工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用好体育馆、电影院等公共资源,建立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培训家长学校教师,培训家长,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他们注重心理教育的具体策略,不断增强家长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形成与学校和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互补互助。
        (二)不断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虽然学校也在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仍面临相关设施条件配备不足、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缺乏等问题,特别是在许多农村学校,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开展起来,心理健康监测和干预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造成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缓解。
        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或仅以批评训斥来“严师出高徒”,而是要以教育身心健康、“完整的人”为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要加强心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师生比1:500--1000的比例配齐配优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对学生人数不足1000人的学校,至少配备1--2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心理专业教师业务水平特别是兼职心理教师业务水平。将心理教师培训纳入教师整体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和全体班主任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轮训,逐步落实学校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心理教育专业化水平。
        第三,宣传、教育、文化、民政、卫健、工青妇、关工委等各部门密切联动,精心指导学校建好、用好亲情视频交流室、谈心谈话室、心理健康咨询室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考评体系,列入学校工作年度考核、“平安校园”创建考核等重要内容。
        (三)搭建有效的预防平台。有条件的镇、村(社区)、学校、医院等建立对广大青少年免费开放的成长指导中心或咨询中心,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搭建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平台,开设个人倾诉空间,开展对家长、学生及关心下一代工作人员的辅导培训。
        (四)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企业家积极参与和兴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机构,面向社会招募具有专业资格的志愿者、社工开展面询、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服务,及时发现问题,多方位的疏导青少年心理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