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表时间:2021/1/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上   作者:沈琴
[导读]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课堂教学要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既有积极参与的热情,又有能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因此,可以从注意身边的化学、阅读教材、实验教学、化学习题、合作讨论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化学自学能力是在没有教师直接作用的条件下,独立地学习化学的能力。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培

四川西昌西昌航天学校 沈琴   615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课堂教学要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既有积极参与的热情,又有能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因此,可以从注意身边的化学、阅读教材、实验教学、化学习题、合作讨论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化学自学能力是在没有教师直接作用的条件下,独立地学习化学的能力。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自学能力;学习技巧;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是锻炼学生理性思维和科学能力的主要科目在中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对于初中化学学习的自学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化学学习,探索化学中所存在的科研知识,加强对科研知识的了解和深入学习,这有助于不断推动我国对化学方面的科学研究进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思维和能力,能够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课前主动预习,为培养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想要上课时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化学课也不例外。但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有些学生从小的学习习惯比较好,预习已经成为了这些学生的习惯,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只是偶尔“闲暇”时才想起来的事。因此,教师应该以留作业的形式督促学生完成自学部分,引导学生学会主动预习。比如,现在的课堂练习册前面都有导学案或者是知识点的归纳板块,可以将这一部分布置成作业,让学生先预习课本,完成这一部分的内容。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预习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在看书中应该首先标记出本科的知识点,也就是结论性的语言,然后将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作为上课时的重点来解决。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预习,从而培养其主动预习的习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二、应用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九年义务教育化学大纲中指出: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为化学实验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既动手,实验能力得到锻炼又动脑,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利用学生对实验的浓厚兴趣,布置学生设计一些小实验,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促使学生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如在学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前,要求学生设计实验,用多种方法鉴别这两种物质。这会使学生主动学习,去研究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自学,大多数学生能用两种方法鉴别,即利用二者与盐酸反应时速度的差异和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的性质,还有部分同学联系到盐类溶解规律,利用碳酸钙难溶,碳酸氢钙可溶,而采用氯化钙溶液来鉴别。这样,由学生主动学习所取得的效果比教师“满堂灌”的效果好得多。
        三、加强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激发自学的兴趣
        在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之后,课堂上教师的职责就变成了答疑解惑。不过在上课之前为了突出本堂课的知识点,并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以与本堂课相关的生活中的现象作为切入点。比如,在讲授氯气时,笔者就将氯气作为化学武器这个事件引入课堂。


笔者是这样描述的:1915年4月22日17时,在一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伯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约六千只预先埋伏的压缩氯气钢瓶。瞬时间,在长约六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黄绿色的气体涌来。战地记者描述:他们已经死亡,两手伸展着好像要挥去上方的死神。尸体遍野,他们极度痛苦的肺在喘息,满嘴都是黄色液体。引入该事件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从介绍氯气的物理性质。通过这段论述,学生从中找到氯气的相关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毒。又如,在讲解氮族元素中的氮氧化物时,可向学生讲解NO、NO2 是大气的污染物,而空气中的NO2 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NO2 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光化学烟雾,刺激呼吸器官,使人生病甚至死亡。当然,这是负面影响,还有正面积极的例子“雷雨发庄稼”。空气中存在的主要成分N2 和O2 在雷电的作用下生成NO,NO 不稳定,很快被O2 氧化成NO2,NO2遇到降雨便会形成HNO3,少量的硝酸最终落入土壤中成为硝酸盐,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须的氮元素。像这样生活中的案例还有很多,教师可以积极选取并应用在课堂上,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懂得化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枯燥乏味的课程,而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知识。久而久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下去查阅相关背景知识,并且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与探讨,从而起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
        四、通过课后巩固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
        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知识,及时的反馈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将这种反馈分为两部分:一是课堂的及时反馈,也就是随堂练习,在新课讲授完毕之后,给出几道例题让学生去做看看掌握情况如何。第二部分是课后作业,笔者认为课后作业不光是配套练习,笔者常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让他们写写这节课的内容对自己的启示,比如,学习了酸雨或食品添加剂后,很多的学生会下去自己找一些资料来阐述该如何有效的防治酸雨,还有人找到食品添加剂的利弊关系等。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会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甚至学过的知识也理解的不够,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
        五、尝试新教法创造自学环境引导学生自学
        化学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且初中化学多以演示实验或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到物质的性质、定律,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究目标的方向,为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对于没有危险性的实验,我让学生来演示,先引导学生自学,相互交流讨论设计好实验,让学生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由于学生参与课堂演示,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实验后,再由学生评价、教师总结,这种由学生自学、交流合作设计、代表演示、学生共同评价,学生当主角,老师当配角的教学方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了他们交流合作,实践能力,使学生更乐于自学,持以自学。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自学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化学知识领域,还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自学能力,是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当代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需要相关教育者不断探索更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孙艺洁.浅谈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国际公关,2020(01):141.
[2]钟育均.医学院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几点体会[J].广东化工,2017,44(15):2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