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源动力的有效培养

发表时间:2021/1/25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29期   作者:田进燕
[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领人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
        田进燕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河流镇中心小学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领人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更是学习进步的源动力。文章联系小学生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探讨,旨在不断探索小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之道。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正文】
        要想让小学生学好语文,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让学生产生学好语文的强烈兴趣,才能够让学生在浓烈兴趣的驱使下学好语文。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事件,就如何做好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创新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影响整个课堂的第一要素,故此,做好语文课堂教学导入,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第一途径。那么,究竟应该设计怎样的教学导入才能够吸引学生,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动力呢?笔者认为,就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种导入方式,创新语文教学导入:一是充分利用谜语导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大多喜欢猜谜语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谜语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想解开谜底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快速地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譬如在教学“风娃娃”时,可以先出个谜语让学生猜猜:“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学生一听到谜语,立即来了精神,学习的源动力自然也就被被有效地激发起来了。二是利用多媒体导入。多媒体是现代最为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为一体,能够使抽象文字的形象化,静态的东西动态化,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极大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从而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给学生的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造成直接的刺激。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桂林迷人的山水。可以用图片、视频等将桂林山水等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欣赏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一是创设悬疑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可以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可以设置疑问:“同学们,海底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让学生进行猜测,以此悬念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创设故事情境。有的教材文本富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课文情境中饱含的思想感情。譬如在教学“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故事时,让几个学生扮演学步者,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中,能够充分体会到邯郸学步者为啥最后连路都不会走了的真正原因。其他同学看着这几个表演的学生,兴趣一下子就来了,也快乐的欣赏中懂得了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3、采用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源动力
        一是全面摸底,为准确分组奠定基础。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性特点等,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为优秀、合格、后进四个层次。二是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和任务。

对于学习成绩后进层次的学生,应该提出最低层次的要求,安排最为基础的学习任务,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完成学习任务,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对于合格层次的学生,则应该安排难度中等的学习任务。对于优秀层次的学生,则应该以拓展性的学习任务为主。三是小组分层互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优秀生担任组长,学习成绩较差的为成员。采用异质组合的形式,相互配合,通过小组分层协作的方式学习语文,能够让语文学习后进上在同伴的帮助下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充分发挥读的作用,用读的魅力吸引学生
        读是学习语文最主要的方式。小学生语感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读”。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朗读方式,主要有:齐读、小组读、男女生分组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个人读等方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听不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只是教师在那里“包打包唱”。注重学生自由读书,倡导“自然地朗读”。
        可是如何正确的朗读?怎样的朗读才能有效?这是我们常常困惑的问题,那就是自然的朗读。这也符合本次课改对朗读评价的要求,即:“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娇柔做作的腔调。”不能一味的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当学生没有正确的理解文本的特点和文本的个性时,你如果要求学生读美一点,再读美一点,只会让人觉得装腔作势,而且我们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学生在朗读时“朗读腔”“表演腔”太浓,而这样的朗读恰恰是对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自然朗读应该怎样呢?自然地朗读就应该像说话一样,用恰当的语气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调,语势。若把文本分为抒情性文本和非抒情性文本,那么抒情性的文本就应该用朗读去“打动”“感染”听众,非抒情性的文本则只需要“告诉”就行了。科普性的说明文我们只要清晰的告诉、介绍,把重点的知识通过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自然流畅的表达出来就行,不需要额外附加情感;对话类的文本,故事性特别强的,就应该用比较夸张的演读。通过充分地读,就能够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让学生通过读而逐渐喜欢语文,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动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习语文的源动力,是引导学生不断进步的源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摸清学生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特有的魅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总结,不断分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分层教学,注重阅读感受,才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    史静娟;;小学生语文学习源动力的有效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S1期
        2    张月红;;吸引、施压——恩威并用决胜语文课堂[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18年Z2期
        3    唐蕊;;立足语文教学,让学生越学越聪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年12期
        4    陈莹;;引领学生品读文本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好家长;2018年49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