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中班绘本教学中的几种模式

发表时间:2021/1/25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29期   作者:吕翠娟
[导读] 运用思维导图,能让孩子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阅读、思考和理解绘本
        吕翠娟
        平原县光明幼儿园
        摘要
        运用思维导图,能让孩子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阅读、思考和理解绘本,还能从绘本出发拓展出许多有意思的思考方向。我们积极探索“基于思维导图的幼儿园绘本教学改进研究”,通过实践摸索和研究,探索出了几种运用思维导图开展中班绘本教学的模式——过程式、归纳式、发散式。
        关键词
        思维导图   绘本教学   模式
        正文
        当前学前教育阶段的绘本教学活动,由于教师经验的缺乏和认识的偏差,忽视了“儿童本位”的核心理念,过多的关注幼儿对故事内容的认知理解,停留在“老师讲一讲,孩子说一说”的阶段,大多采用的方式都是“我读他听”,虽然已经列入“已读”系列,却没能get到精髓。幼儿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学习兴趣不高,记忆大多是零、散片段式的,缺乏梳理概括的能力,从而完整叙事能力较低,而且幼儿的阅读通常只是表面的没有深度阅读不能对阅读内容进行整体提炼、归纳和概括,处于低阶思维。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思维工具 ,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将知识可视化的工具。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运用思维导图,能让孩子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阅读、思考和理解绘本,还能从绘本出发拓展出许多有意思的思考方向。图形化符合孩子们的思维习惯,可以很清楚地表现出绘本内容的结构、层次,把抽象的逻辑问题具象化。使幼儿绘本阅读进入深度阅读阶段,幼儿思维也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迈进。将思维导图运用到绘本教学中,在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为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积极探索“基于思维导图的幼儿园绘本教学改进研究”,通过实践摸索和研究,探索出了几种运用思维导图开展绘本教学的模式,现就以中班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为例,浅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一、过程式
        过程式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运用某一种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时,幼儿通过思维导图理解故事内容。 以绘本《月亮的味道》为例,这本绘本主要讲述了在静谧的夜晚小动物们通过合作,运用叠高的方法最终齐心协力够到月亮并品尝到月亮味道的故事。绘本故事中一共出现了8种小动物,如果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孩子们很难记住这些小动物,但是运用思维导图中的流程图,将故事可视化,孩子们就会理清了故事的脉络,思路更加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运用了边讲故事边绘制流程图的方式,每出现一种小动物,我就在黑板上画出这种小动物,这样故事讲完了,思维导图也绘制完成了,在接下来的环节,孩子们可以看着流程图来回忆故事,理清脉络,复述故事,逻辑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会得到锻炼。
        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我在教学活动中将毛毛虫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每一天吃的不同的食物,运用流程图表现出来,这样就将整本绘本的主要脉络很清晰完整的展示出来,正所谓“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孩子们看到流程图,更加清晰明了,更容易理解故事内容。这种“过程式”的运用方式,我觉得大多数情况下适合运用流程图,讲故事可视化,理清故事脉络,思路更加清晰,表达和讲述更加完整。
        
        
        
       
        二、归纳式
        归纳式是指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提炼绘本故事中的情节,帮
助幼儿深度理解绘本故事的价值点。我们知道每一本绘本都有教育价值点,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很好地将价值点归纳整理出来。在执教绘本《红绿灯眨眼睛》时,我就运用树状图来引导孩子们了解红绿灯各自的作用,懂得遵守交通规则。这一环节我放在了完整欣赏之后的提问部分,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提取出活动目标中所设置的价值点,然后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来绘制树状图。
    绘本《小种子》讲述了最小的小种子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最后成长为巨人花的历程。在执教这节活动时,我首先请幼儿自主阅读绘本,然后第二环节我利用提问的方式将小种子在旅行和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磨难进行整理,并且用树状图将这些全部展现出来,旨在让幼儿明白正是因为经历并克服了这些磨难,小种子才一天天长大,最终成就了自己,成长为一颗巨人花,小朋友就是一颗颗的小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小朋友们也要像小种子一样,勇敢、坚强、坚持,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三、发散式
发散式是指教师选取绘本故事中的教育价值点,引导幼儿联系
自己的生活和已有经验进行发散式想象和创造。比如在绘本《下雪天》活动中,孩子们对于玩雪有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绘本故事的主人公小彼得很容易引发情感共鸣,活动中,我放手让孩子们去绘制思维导图,用气泡图来表现玩雪的游戏,孩子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作品很是丰富。
        绘本《飞机场的一天》讲述了小主人公参观飞机场时的所见所闻,活动后,孩子们对飞机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围绕绘本开展了一个拓展活动“我设计的飞机”,孩子们运用气泡图展示了自己的创意作品,通过气泡图的绘制,孩子们的思维被打开,很多奇思妙想跃然纸上,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
        随着教学实践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根据活动目标设置的不同,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和方法就有所不同,主要由以下三种模式:
一、同一个绘本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目标选择不同的思维
导图开展绘本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深层次阅读。
        以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为例,在第一节教学活动中,我们设置的目标为“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理清故事脉络,大胆讲述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根据这一目标,我们选用了流程图来进行教学活动。在拓展活动中,活动目标为“了解毛毛虫的身体组成部分”,我们则是选用了括号图来引导幼儿了解毛毛虫的身体构造;再如绘本《飞机场的一天》,在第一节活动中,为了达到“初步了解飞机场的设施和设备”这一目标,我们请幼儿仔细观察绘本画面,积极发现画面中飞机场的一些设施设备,并且用括号图把各个设施设备进行展现,帮助孩子更好更直观的了解;在拓展活动中,我们进行了“我设计的飞机”活动,孩子们用气泡图进行奇思妙想的展现。
        所以说,同一本绘本,活动目标不同,所使用的的思维导图也是不同的。
二、同一绘本内容在同一目标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思维导图开展
幼儿绘本教学活动。
        绘本《逃家小兔》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围绕活动目标,可以选择桥状图或者二级气泡图来进行,这两种思维导图都可以达到活动目标。思维导图的选择是很灵活的。
三、同一系列不同的绘本运用同一思维导图开展绘本阅读活
动,形成幼儿归纳概括的高阶思维模式。
例如《我爸爸》、《我妈妈》是安东尼·布朗创作的系列绘本,
在执教这两节活动时,我用了气泡图来表现爸爸妈妈各自的特点,在第二节拓展活动中,运用双重气泡图将爸爸妈妈各自的特点和共同点进行了展示,有了这个双重气泡图,孩子们很清晰明了。又如绘本《卡梅拉》系列,同样可以运用双重气泡图来进行两个主人公性格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
        总之,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加入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能够将绘本内容可视化,将整本绘本故事浓缩在一幅思维导图中,同时又可以将绘本之外的内容进行拓展,发散幼儿思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幼儿自己绘制或者填涂思维导图,再根据思维导图讲绘本故事或者是拓展的内容讲述出来,又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
        2.胡彩云  张秀红《思维导图助力幼儿园主题活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