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园区野生动物保护探析

发表时间:2021/1/2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优拉
[导读] 摘要: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黄河源园区国家公园加大了野生动物保护力度,采取相应的措施,针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多现象,增加野生动物栖息地,充分运用园区国家公园带来机遇,让牧民摆脱放牧生活,以往设置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管理体制被打破,笔者认为不断增加野生动物栖息地,缓解人畜冲突,真正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黄河源园区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  813500
        摘要: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黄河源园区国家公园加大了野生动物保护力度,采取相应的措施,针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多现象,增加野生动物栖息地,充分运用园区国家公园带来机遇,让牧民摆脱放牧生活,以往设置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管理体制被打破,笔者认为不断增加野生动物栖息地,缓解人畜冲突,真正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关键词:   野生动物  保护  探析
        一、基本情况
        玛多地处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是万里黄河流经的第一县,素有“黄河之源、千湖之县”的美称。境内河流密集、湖泊众多,有大小湖泊5050个,较大的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冬格措纳湖、星星海、岗纳格玛措,闻名遐迩的扎陵湖、鄂陵湖被世界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全县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下辖2乡2镇,30个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1.5万人,藏族占93%,是青海省人口最少的县。县域平均海拔4500米,只有冷暖两季,无四季之分,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环境严酷,年均气温-4℃,极端最低气温达-48.1℃,年均降雨量为303.9毫米,蒸发量为1264毫米,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9%,是国内人类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天然草地面积3704.98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3378.84万亩,退化草原面积2511万亩,草畜平衡区面积867.8万亩,2012年通过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全县3704.98 万亩草原全部承包到户,畜牧业是唯一支柱产业。
        玛多县设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黄河源园区包括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2个保护分区,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涉及黄河乡、扎陵湖乡、玛查理镇的19个行政村,2687户7411人。重点保护黄河源园区冰川雪山、高海拔湖泊湿地、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强化高原兽类、珍稀鸟类和特有鱼类种质资源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突出对黑土滩、沙化地及水土流失区修复,开展黄河探源和自然生态体验,展现高原千湖景观,近距离观览野生动物,体验牧民传统生活和民族风情。
        二、牧草和牲畜畜平衡情况
        据2018年监测结果显示,草原平均牧草产量约为110公斤/亩,草原植被覆盖度为55.75%。经测算,全县867.8万亩草畜平衡区理论载畜量为40万羊单位,2018年全县共存栏各类牲畜130874头只匹,其中:马1376匹,牛58102头,羊71393只,折合羊单位31.2万羊单位。2511万亩禁牧区约有8万多羊单位野生动物,园区内外草原总体不超载。
        三、野生动物和家畜争食情况
        近几年,通过依法严格保护珍稀物种,严厉打击偷捕盗猎珍稀物种等违法行为,发挥生态管护员保护野生动物主力军作用,三江源珍稀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

三江源国家公园之一的黄河源园区成为高原特有野生动物的“天堂”,特别是藏野驴、藏原羚、岩羊等种群数量大、分布范围广,雪豹、棕熊等“旗舰种”种群数量呈现恢复增多的态势。黄河源园区内外内共有野生兽类38种,隶属于1纲,7目,17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6种,分别是雪豹、藏羚、白唇鹿、藏野驴、野牦牛和马麝,国家二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9种,分别为棕熊、小熊猫、石貂、兔狲、猞猁、马鹿、藏原羚、盘羊、岩羊。园区内外草食大种群动物藏野驴约1.2-1.8万只,藏原羚6000多只,岩羊2466只,加少量的野毛牛、白唇鹿等,约折合约13万羊单位(不计啮齿类动物食草量)。从草地承载量计算,这部分野生动物与家畜发生争食现象,家畜应相应减少13万单位。
        四、不断增加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近年来,因野生动物资源得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野生动物伤害案件时有发生。据统计,2017年玛多全县发生的熊害造成人身财产伤害事件13起,其中花石峡镇发生10起,扎陵湖乡3起,损失类型皆为财产损失,损失总金额为37617.5元,省级和县级政府分别按照损失总额的50%和25%进行了补偿,当地牧民非常满意。2018年共发生熊伤害事件14起,其中财产伤害事件13起,人身伤害事件1起,目前,物价部门在正为财产损失、人员损伤情况做估价,根据估价情况开展下一步补偿工作。目前,狼害、雪豹等野生动物伤害尚无完整报告。
        针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事件的发生,建议食物匮乏的冬季在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区域投放食物,降低动物觅食难度,减少野生动物对牧民的侵扰。笔者认为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持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建议通过保护基金,促进园区管理和基础科研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尝试建立专项保险基金用来赔偿当地群众的损失,消除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抵触情绪;而在宣传教育方面,加大保护野生动物重要性的宣传,同时向牧民普及预防野生动物肇事相关知识及补偿政策等,提高牧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维权意识,在落实补偿政策方面,做到核实准确、标准统一、补偿及时、记录详尽等,保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
        同时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掌握园区内狼、棕熊、雪豹等主要肇事野生动物分布的本底数据,在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野生动物独立栖息地,将独立栖息地内的牧民迁出,禁止放牧,减少人、家畜与野生动物接触的机会,从而缓解人兽冲突。
        参考文献:
        摘自2017年11月6日《人民网》
        摘自201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
        摘自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玛多县陆生哺乳动物资源调查报告》
        《发展野生动物产业的必要性》.载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9月9日
        作者简介:优拉  1975.08- 男  青海省玛多县 藏 在职研究生 主任科员 河源园区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  研究方向:生态、环境保护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