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1/1/2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高扬眉
[导读] 摘要:经过几年的城市建设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江苏水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1
        摘要:经过几年的城市建设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享受城市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和生态水平。近年来,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城市内涝日趋严重。中国的城市不得不面对洪水灾害。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建设海绵城市,缓解城市内涝,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然而,海绵城市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认识不够。因此,在施工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出对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问题;对策探析
        1海绵城市概述
        1.1海绵城市起源
        2011年,海绵城市的概念第一次由人大代表刘博论述。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的同时,充分考虑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雨水来建造一个可以自然储存、渗透和演变的海绵城市”。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关文件,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和原则。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由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城市形态也不完全相同,不同地区的水问题也不尽相同。2015年4月,经讨论,中国宣布在16个省份开展16个海绵城市试点,为中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1.2海绵城市的现状
        1.2.1住宅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
        在住宅小区融入“海绵体”的城市建设理念,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般是将对于雨水的再次利用与对景观的设计有效的融合,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在住宅小区中实现良好的雨水回收和利用。
        1.2.2市政道路的海绵城市建设
        一般市政道路用地比例为10%-15%,雨、污水管道敷设在市政道路下。因此,市政道路是城市海绵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抚顺市新富路全长约2.1km,非机动车道路、人行道、绿化带采用透水结构设计。道路两侧非机动车路面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结构。路面设计为透水混凝土砖,两侧设置1.5m生态绿化带,主要用于雨水的预处理和雨水的输送,以达到净化、渗透、调节蓄水的目的。
        2海绵城市现存问题
        2.1早期城市建设忽略城市生态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为响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号召,公众共同关心的是工业和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经济快速发展对城市生态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破坏,甚至忽视了城市快速扩张带来的问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是按照原有的思路,缺乏可扩展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设计理念偏重于为工业和经济发展服务,不利于海绵城市的转型。此外,城市发展的早期规划过于仓促,难以成功,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
        2.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滞后
        海绵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以创造城市水循环为目标,以城市所含水系为设计框架,结合城市实际发展水平进行其他布局。但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滞后,海绵城市建设滞后,相关建设人才和理论知识更新速度慢,国内研究者缺乏实践案例支持,导致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技术的滞后施工难度更大。技术人员仍不能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水资源,具有较强的多重依赖性。一旦资金链断裂,海绵城市的建设进程就会推迟,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支持度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2.3海绵城市建设规模较小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规模较小,分布相对分散。城市之间没有很好的沟通来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一些地方企业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在建设中存在盲目求快的心理,更容易影响海绵城市的建设规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4建设规划碎片化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断暴露出各种问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建设规划的碎片化是问题之一。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部分城市应对城市综合问题能力不足。

同时,也没有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一些零散、不完整的项目盲目进行。建设海绵城市的实质是对整个城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而不是把水资源和水环境一分为二。海绵城市建设应以自然和循环为出发点,实现以水育人、以水为友的宗旨。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让城市回归自然,融入自然,避免建设过程中的堆山挖湖等破坏性建设。
        2.5部门间协调困难,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国务院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但要保证各地区的建设效果,还需要有周密的规划和强大的执行力。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如住建部门、规划部门、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国土部门、城管部门等,多部门规划很难做到一致。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存在一些缺陷,其责任制规划不明确。
        3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
        3.1确立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只有建立了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才能确保海绵城市的具体实践可以获得成功。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并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探索,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积累经验。同时,要通过制度机制创新、专业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创新,确保海绵城市建设质量,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与日常有效管理的协调,避免海绵城市建设中管理不力的问题。
        3.2创新海绵城市建设体制机制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一项技术性工程,而应视为涉及城市体制改革的重大系统工程。要实现生态技术与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机结合,协调好城市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3.2.1首先要根据城市建设的目标,制定城市建设的规划。通过海绵城市的系统规划设计,可以有效避免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随机性和碎片化问题。
        3.2.2其次,海绵城市建设是关系到城市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公共事务,城市居民是城市生活和管理的主体。因此,居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程度对海绵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居民作为城市的主人,享有对城市建设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海绵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居民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增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变相提高海绵城市的建设质量。
        3.3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
        3.3.1重点建设海绵建筑: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建筑改造,如绿化屋顶、雨水回收系统、微观地形等,充分利用建筑的海绵城市进行雨水蓄存。此外,在房屋改造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城市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和旧城改造项目,加强这些地区排水、仓储等设施的完善。
        3.3.2重视道路和广场的升级改造。对于城市道路绿化带,各类广场提高其吸收雨水的能力。例如,对于非机动车车道、停车场、广场等,可采用透水性路面,提高其吸收雨水的能力,减少土地面积的水问题,从而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3.3.3重视公园绿地建设,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雨水花园、人工湿地等方式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洞穴功能,既能有效吸收雨水,形成城市绿色蓄水池,又能有效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此外,要恢复和保护城市及周边池塘、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的自然环境,杜绝水资源过度开发,构建良好的城市水循环体系,改善城市水环境。
        4结束语
        从长远来看,海绵城市的建立是国家和人民的大事,也是子孙后代的一件好事。如果你想建立这个新的城市体系,你必须对海绵城市有更好的了解。海绵城市的建立对城市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直面困难,做好各项工作,处理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合理利用,人们要转变观念,国家要给予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支持,社会各方要相互配合,实现海绵城市的创建。
        参考文献:
        [1]周建国.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管理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2]仇保兴.海绵城市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8,(18):11-18.
        [3]王国荣,李正兆,张文中.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理论构想[J].山东建筑,2019,(3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