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发表时间:2021/1/25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29期   作者:吴婷婷
[导读] 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科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吴婷婷
        泉州市丰泽区海滨实验小学  362000
        摘要: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科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影响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因素,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能力;教学改革
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小学科学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趣味效应的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影响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 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
        当前许多小学科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主要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转述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授课过程中,教师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教师在台上分享科学知识,学生在座位上记笔记,这样的教学课堂普遍存在,学生无法在学习小学科学知识的同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此外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够深入,这就导致原本充满趣味的科学知识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探究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二)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
        选择小学科学教学素材时,许多教师没有将现实生活与科学课堂结合在一起,没有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课堂,这就导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无法发现小学科学学科的乐趣,进而影响到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师开始意识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尝试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但是在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的情况下,学生无法联系自身生活经验,探究科学知识也无法从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得启发,无法掌握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本原则,在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科学课堂中有所收获。每位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先天智力因素也存在一定差异,学生的生活经验极大地影响到小学科学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必须正确的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结合分层教学思想,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在组织探究活动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的探究任务,探究任务的难度不宜过高,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同时也不能由于难度过低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具有层次性的探究性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个,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
        (二)遵循由浅至深原则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实现,为此教师在小学科学学科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由浅至深的原则。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小学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从简单的生活现象着手,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需要观察教师的操作,并从中获得启发。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同时也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基础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在具有难度的探究活动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本身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教师必须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究知识转变。在选择创设情境的素材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现象还原到课堂,利用互联网收集生活中常见科学现象相关的图片、视频,向学生直观地展示科学现象,并建立起现实生活与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深度探究。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原本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以“水的三态变化”相关知识为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特点,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水结成冰”“水烧开后形成水蒸气”等现象还原到课堂, 并鼓励学生思考影响水形态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探究,分析环境温度等不同要素对水的影响,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标。
        (二)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探究学习效率
        小学阶段学生事物认知能力尚不成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容易遇到难以解决的科学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探究效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度思考。这是首先需要分析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尊重学生个人分组意愿的前提下,以3—5人为单位组建科学兴趣小组,同时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之间性格以及学习能力方面的互补。在分组分工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科学知识布置具有针对性的探究任务,要求学生在科学探究任务的指引下进行互动和研究,以此来提高科学探究效率。以“观察小动物”相关知识为例,为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小动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比如蜗牛等等。在观察动物的过程中,不同学生的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方式也不一样,学生可以从外形、生活习惯、食物等不同角度观察蜗牛,并将所有成员的观察结果整合在一起,形成较为完善的观察报告。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科学探究任务,并熟练掌握观察动物的技能,有效培养探究能力。
        (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不仅要强调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结合不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观察生活现象,并对科学知识形成独特的理解。以“学习用品中的科学”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研究“笔芯为什么能伸缩”,当学生按下笔帽时,位于笔杆的弹簧能够收缩,学生可以观察这一现象,并尝试拆卸弹簧,在没有弹簧支撑的情况下,笔的伸缩功能就此消失。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得到锻炼,贴近生活的探究素材减轻了探究学习的难度,这是提高探究效率的重要途径。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小学科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思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活动的方式提高探究效率,通过开展生活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考试周刊,2018(74):32.
        [2]陈玲娟.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5):87+8.
        [3]汤文斌.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科普童话,2019(22):47.
        [4]苏永红.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104.
        [5]刘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文理导航(中旬),2020(08):80-81.
        [6]蔡炬烽.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科普童话,2020(1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