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1/25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29期   作者:刘冬梅
[导读] 新课标要求打破学科体系之间的“封闭”,真实反映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新内容,
        刘冬梅
        榆树市第一小学 吉林 榆树 130400
        摘要:新课标要求打破学科体系之间的“封闭”,真实反映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新内容,使教育与社会实际充分结合。本文分析了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提出纳入动态方法、创设情境教学等“整合”方式,希望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难点的理解水平,激发主观能动性,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情境教学
        引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非教育部门的主观意志产物,而是现阶段我国人民对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作出的主观反应,对教学过程、思路、质量、培养目标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结合互联网时代特性,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加以融合,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运用智能设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受限于“人口基数大”的客观因素,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只能以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只需根据教师的思路,完成较为固定的“学习任务”即可[1]。但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认知水平的不断进步,有关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课程等方面,必须进行重大调整,以期达到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在学习效率稳中提高的前提下,真正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在此种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的根本任务需要从“考试得高分”转变为“充分运用数学课堂,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既注重当下,更要着眼于未来[2]。为实现该目标,小学数学课程必须与信息技术整合,利用智能设备,构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教学新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难点,真正做到“学会”。
        二、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有效方式简述
(一)纳入动态教学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难点的理解水平
信息技术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最直观的方式为“使教学过程动态化”。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受条件限制,很多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但在现代社会,基于信息技术制作而成的多种教学软件,可以将教学过程进行多样化控制,在“定向拆解”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难点的理解水平。以小学数学《折扣与成数》章节为例。在新课标的要求中,该章节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折扣”、“成数”的含义,并且进行应用;教学的难点在于:与百分数结合之后,在确定“1”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经常出错。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如下:
(1)引导学生回想与父母一同购物时,经历过的“商品打折”现象,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九折”、“八五折”的含义。

在学生讨论及发言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在教学课件中,列出“折扣”与“百分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即商品打几折,意味着折扣价格是原价的“百分之几”),使学生加深理解。
(2)运用多媒体影像设备,列出不同的“折扣”问题表述方式,对问题中的关键项进行拆解。
问题一: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需要多少钱?
拆解思路:①原价180元;②八五折;③买车需要多少钱(现价)。
将求解问题的所有关键项一一列出的过程,不仅告知学生针对该题的解题过程,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加深对题目中关键因素的拆解,进而对所有条件进行排布,进而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避免发生错误。相较于求解出正确答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精确、清晰的解题流程是新课标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学重点。
问题二:爸爸买了一本书,原价8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节省了多少钱?
按照上文介绍的动态拆解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行将求解条件和求解过程一一列出,并与多媒体设备中呈现的最终结果进行对照,使学生感受到“规矩、整齐”的“条件梳理过程”带给自身的“舒适感”。
(1)重点条件梳理:①原价80元;②折扣:九折;③节省多少钱:原价-现价;
(2)解题过程的关键条件求解:现价=原价×折扣,即现价=80元×90%=72元;
(3)求解最终问题:节省多少钱=80元-72元=8元。
按照上述过程,每一步的思路、每一步的求解过程均清晰呈现,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严谨性。在传统的课堂中,受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将板书整理得极其“精致”。但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在制作教学课件时,教师可实现此种过程,达到正确引导学生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悟,激发主观能动性
整合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悟,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大的精力。以《位置》章节为例。小学数学中并未引入二元直角坐标概念,以(x,y)作为记作方式,表示横向、纵向的排布结果,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位置”表现形式,明确数对中两个数代表的含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1)按照当前教室中学生们的座位顺序,在横向、纵向最大数已经确认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说出目标人的位置;
(2)教师可向学生分发AR眼镜,并通过3D投影技术,以教室后墙为横向数字显示区,以教室侧墙为纵向数字显示区,投射出数字起始及终止位置;在此基础上,在显示屏中列出“目标人”的姓名,使学生完成数对的记录。
创设出此种情境后,学生的兴趣必然得到激发,课堂教学参与度会显著提升。由此可见,使信息技术结合小学数学课程,在多个方面均具备积极意义。
        结语:《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是实现教育改革的前提。因此,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加以结合,不可流于形式。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性,进而以学生为本,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曹历翠.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有效策略[C]. .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
[2]满剑.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C]. .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