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袁娟颖

发表时间:202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2期   作者:袁娟颖
[导读] 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高素质人才。当下,我国的教育体系已越发趋于完善,不同于以往的智力教育,“德智体美劳”的教育理念也让我国教育开始向素质化教育迈进。初中的道德与法治就扮演着这样一种角色。初中道法是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初中是学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价值观、世界观等都是塑造的最佳时期,对其成长有着极大的意义。本文旨在挖掘当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建议,使得

袁娟颖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烽火镇初级中学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高素质人才。当下,我国的教育体系已越发趋于完善,不同于以往的智力教育,“德智体美劳”的教育理念也让我国教育开始向素质化教育迈进。初中的道德与法治就扮演着这样一种角色。初中道法是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初中是学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价值观、世界观等都是塑造的最佳时期,对其成长有着极大的意义。本文旨在挖掘当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建议,使得教师能够注重对于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使得学生们能够认识到道德、法治素养的重要性,并产生兴趣。并申明当下道法教学结合生活化的重要性,希望在培养学生法治道德意识的同时,为国家的素质人才建设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素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5-007-01

        引言:结合当下的教育改革的大背景,除了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教师团队的优化外,许多课堂教学方式也有了一定的创新改变。这也充分考量到了学生们对于课堂的主导地位。针对道德法治素养的培养来说,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制力、判断力等都处于薄弱阶段,但好奇心却很强盛,很容易受到误导和甚至诱导。刻板无趣的照本宣科可能非但没有纠正学生的思想,可能还会把他们推得越发远。由此,将道德与法治授课生活化,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对于道德法治的兴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能够更好的检验老师的教学成果。
        一、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缺乏重视的教学现状。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无论在学生还是家长,甚至是老师眼中。道德与法治完全不用认真学习。甚至会考的时候或其他考试时,直接给答案。抑或开卷考试,或者学生考前“抱佛脚”。这也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越发不重视道与法治课程。只要一考完试,便将所学抛之脑后。这种情况下,先要从教师转变自我意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对于初中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努力找平学生意识中对于课本与实际生活中道法运用的偏差。
        2.单一无趣的授课模式。
        即便是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但是我国的教育体制的缘故,许多教师的思想或教学方法还是有所禁锢。他们对于道法的授课方式,几乎是照本宣科:书上的句子、例子,甚至页脚的注释,都一字不漏,并没有意识到要与实际结合,加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知。。所以,学生也很难讲自己学到的道法知识进行运用。在面对生活中同样性质的事情时,学生很可能无从下手,或者思想很容易被带偏。再加上道法本身可能存在的枯燥无味,老师讲不好,学生也更不用说对之有兴趣了。由此,也说明了初中道法教学生活化的模式的重要性。
        3.缺乏互动的课堂氛围。



        课堂的主体并非老师,更多的是学生。由于老师自身教学方法的不足,课程本身缺乏魅力,就很可能出现“你讲你的,我干我的”的局面,大家各自为战,甚至出现老师已经淡然,全然对学生所作行为没有异议的现象。学生缺乏参与感,教师缺乏感染力,学生并不能掌握所学课本知识,这样的教学也不能达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法
        1.教师通过营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来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摒弃以往单一陈旧教学形式,积极转换教学理念,积极引入生活化场景,结合生活实践,组织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辅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这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加强师生、学生间情感互动交流,更有助于学综合学习成绩进一步提升,以及无形中素质的培养,体现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譬如,道德与法治教师讲到《坚持宪法至上》课节时,可以在讲授课本的同时,结合一些电影,讲述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等一系列过程中的发生的事情,以及宪法至上的原因及意义,也可以结合当下的法律条文,解释宪法至上的现实境况。这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宪法至上”的兴趣,以及相关法律的兴趣。另外,初中生也正是模仿的时候,一个好的示例也正好为其提供了模仿学习的模板。例如,在教授《责任与角色同在》时,教师可以深入学生生活,划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按照对于课文的理解,讲述自己担负的角色。教师可以营造不同情境,让学生自行判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另外,还可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公益活动,促使其能够在生活当中积极服务社会,亲身体验不一样的角色转换,从而找到其中的乐趣,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2.教师通过融入课堂问答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增强学生的理解与吸收。
        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适当改进自己的教学框架,将问答融入其中,另外,也可以混合一些生活例子,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针对“身份”“角色”等的转变方面,可能有些初中生未必能及时熟悉环境,转化角色,这是,教师就应该多多的生活实例或者人物入手,举例同年龄层的优秀人物,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激励,激发学生内在的素质潜力。一个优秀合格的教师应该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结合生活实际,更加通俗易懂的讲解晦涩的知识,让学生听得进去,学的进去。同时,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与课本教材的结合,重视教学任务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由于道法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意识的培养,由此,教师应以更加客观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呈现,从而让学生得以理解。
        三、结束语:
        优秀的人才成长一定有契合其生长的外在环境。与之相同,要想初中生对道德法治有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认知,教师也一定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逐步向生活会的教学模式转变,提升自己的教学职能,优化自己的授课方式,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能够更好的掌握理解知识,从而将教学效果达到最优程度。这无论对于学生抑或是教师,都意义重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