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朝利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还十分不成熟,还没有有效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就是非常必要的。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出发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此,本文从“结合情境教学方法,切实促使学生加强思考”“加强互动教学,促使学生表达自己”“结合实践活动教学,促使学生知行合一”三方面出发,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加强对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必然要求。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于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想、行为都迫切需要良好的引导。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是十分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工作。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资源来优化教学,从而促使小学生可以切实得到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分析了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如何有效开展。
一、结合情境教学方法,切实促使学生加强思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结合情境教学法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这样才能促使小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上,给予学生沉浸式的体验,并且真正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去让他们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思考,从而在情境中产生自己的理解,更好地内化知识。在创设情境方面,教师要充分结合生活,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热情。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作用,为学生创设更为接近生活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父母多爱我》这节课的时候,上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收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和父母一起所拍摄的照片和视频,然后交给教师。之后,教师将这些图片和视频融入到了多媒体课件中,并且在课堂上展示给了学生,并且还配上了歌曲《母亲》这首催人泪下的音乐,从而促使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情境中产生对母爱、对亲情的刻骨铭心的感受,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当学生看着熟悉的照片并听取教师讲述的故事时,他们深深体会到家庭关系的伟大和无私,如此一来,教师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又如,在教学《安全护我成长》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网上有关交通事故的触目惊心的视频,从而促使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要爱护自己的生命,绝不做危害自己生命的事情。由此可见,教师要充分联系生活并且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更深的道德与法治认识。
二、加强互动教学,促使学生表达自己
大部分小学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鼓励、引导小学生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表达出来,是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为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说出他们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同时,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更好地产生思维方面的碰撞,更好地看待道德与法治问题。
例如,在进行《我们的公共生活》这一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查、问、谈、辨”的方式,对学生提出“我们的公共生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最后选择出促使公共生活良好开展的选项,如建立并遵守一定的社会规则,即交通规则、不乱吐乱扔、爱护公物等等,同时在公共生活中还要对他人给予更多的善意。这样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自我感知与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去养成正确的习惯,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又如,在教学《爱心的传递者》这节课时,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一定的角色扮演活动,和学生一起模拟情景剧,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表达自己。
三、结合实践活动教学,促使学生知行合一
教师需要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在要求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实践活动能够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可以将学生的内心情感、道德意识转换成为道德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例如,在教学了《父母多爱我》这节课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任务,比如让学生去思考在家里能为父母做些什么,让学生回家之后亲自实践。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以及感受。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父母在家中的劳累,也终于明白了父母既要劳动又要照顾自己的辛苦,表示要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担压力。又如,在学习了《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展“变废为宝”的实践,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促使学生内化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170.
[2]周巧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8(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