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军
杭州余杭良山教育集团分校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为了能让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打工子女学校应运而生,有效地解决了这方面的教育问题。与此同时,打工子女学校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实践中入手,探索打工子女学校教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打工子女学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打工子女学校的出现,解决了打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受到了外来打工人员的一致认可。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打工子女学校的教学质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很多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达标,缺乏运动场地,学校布局不规范,运动器材、图书等资源都存在着一定的缺乏,专业教师不配套,并且存在着严重的混岗现象。种种问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并不断进行改进,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提升教师素养,改善弱教情况
所谓“弱教”,就是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比较低,教学基本技术和教学方法无法达到一定的标准。很多教师的学历比较低,专业性存在着欠缺,并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学习专业知识的平台,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资源,从而限制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应注重对教师团队的打造,只有教师具有了良好的职业素养,较高的教学能力,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实现提升。
例如,由于很多打工子女学校的教师本身学历比较低,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培训,对教师的基础知识进行补充,让教师能够实现自身能力的快速成长。在课余时间,学校可以开展专业性的讲座,如“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听重点学校教师讲如何当班主任”等等,让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投入到讲座中,使自己的能力实现提升。同时,学校还可以带领骨干教师来到优秀学校进行参观和学习,并将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向全校教师进行分享,使教师的综合能力实现提升和发展。
二、鼓励终身学习,改进弱学现状
所谓“弱学”,就是指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我们发现打工子女学校的学生存在着“自主学习难”的现象。他们在日常学习中依然比较习惯依赖教师来进行学习,只完成教师规定内的学习任务,而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还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习惯差、自主控制能力低、学习反馈能力弱等问题,使学生无法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指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仅将学习当作“被迫”的事情,而是认识到通过终身学习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让自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并注重调节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就算教师没有紧紧跟随,也能够在学习领域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尽量放开双手,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多思考,从自己的认知入手来对知识进行探究。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接触到新知识的时候应先进行预习,努力通过自己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述。在课后练习的时候,教师应为学生布置更有个性化、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作业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使作业中能够凸显学生的个性,从而使“弱学”向着“强学”进行转变。
三、建立家校联系,转变弱育问题
所谓“弱育”,是指当前打工子女学校的家长对于教育缺乏认识,没有与学校建立统一的认识。由于打工子女学校的家长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普遍学历比较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因为忙碌的工作也无法对子女投入足够的关注,使得家校共育无法实现。因此,学校应重视建立与家长的联系,并且加强对家校共育理念的宣传,让家长能够认识到自身在孩子教育当中的重要性,努力跟上学校的步伐,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助力,从而使学生能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关爱下实现健康成长。
例如,学校要求班主任建立家校联络簿,将班级中所有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进行记录,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家校共育的教育活动,向家长讲述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让家长能够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学校鼓励教师来到学生的家中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日常生活的环境和状态,并提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建议。比如有的家长经常利用空闲的时候玩游戏,学生在家中缺乏学习的环境,甚至作业都是在餐桌上写的,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告诉家长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安心学习,并让家长认识到,家长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家长能够改掉玩手机、玩游戏等习惯,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对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关注上,掌握辅助孩子学习的主要方法,那么将能够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从而实现更好地提升和进步。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能够让学生在更加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成长,让家庭教育成为教与学和谐统一的“添加剂”,进一步提高打工子女学校的教学效果,为打工子女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之,打工子女学校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在打工子女学校中,各种问题的存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协同家长进行不懈的努力。为了能够使打工子女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提升,学校要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层面出发,改变“弱教”“弱学”“弱育”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更好的学习氛围中实现成长,成为更加优秀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蓓蕾,邓林园,高婷,张莉莉,陈珏君.学校类型对初中生班级环境与核心自我评价关系的调节作用——北京市城市公立初中和打工子弟初中的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教育学报,2018,14(06):1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