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伍焕新
[导读] 社会教育领域还有一群不一样的孩子需要受到应有的教育,
        伍焕新
        贵州省紫云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550800
                                
        摘要:社会教育领域还有一群不一样的孩子需要受到应有的教育,那就是智障儿童,作为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由于自身智力低下、生理心理发育不健全等缺陷,导致孩子自身缺乏生活自理、知识学习等能力,并且这类孩子没有明确的人生观念对于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也不能全部认知,而语文作为这类孩子唯一的交流工具,因此,如何打造一个充满色彩气息的语文教学课堂成为了当下教师的难题。
        关键词: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如何培养出孩子们应有的生活技能以及提高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当下社会教育领域的关注点,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针对当前这一教学现象提出了生活化教学法,将教学内容与简单生活常识进行有效整合,让智障儿童在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懂得一些常识性的生活技巧,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为智障儿童后续的生活以及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模拟真实生活场景,激发智障儿童学习兴趣
        同普通学生相比,智障儿童受到大脑发育不良的局限性,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时会自然的产生抵触心理,并且他们一旦产生抵触心理,这个心结就很难再次打开,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将一些常识性的生活知识带入到教学当中,将教学课堂模拟成真实生活场景,以此来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帮助学生打开心扉,让学生通过虚拟的教学情境来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担家务活”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模拟学生家庭创设课堂教学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氛围,从而消除学生对于校园学习的隔阂,之后教师在带领学生认知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让学生试着接受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并且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细心辅导发挥自身的辅导者作用,帮助学生消化这些简单的生活常识以及生活技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外,教师在辅导学生一些基本常识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将一些字的认知以及发音等自然的带入到教学场景中,让学生自然的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压力,并且能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以此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还帮助学生更加适应于生活。


二、利用多媒体新型教学手段,增加真实观感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为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便捷,对于学生教育更有显著的辅助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带入到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色彩气息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课堂教学直观体验感,帮助学生自然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减少学习压力。
        例如,在教学“多样的天气”一课时,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就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生活经历进行整合,将相应的教学知识与生活常识问题进行单一的讲解,而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进行理解,并且学生由于自身理解能力的缺陷会很容易造成抵触心理。而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法时,教师就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生活经历利用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呈现,通过视频中的内容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真实观感,让学生通过视频中不同的天气景色了解生活的美好,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在学生观看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从而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多媒体技术教学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色彩气息的课堂教学氛围,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此来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积极加强沟通,提高生活交际能力
        在智障儿童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生活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正常的进行语言沟通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共同话题,以此来拉近师生距离,让师生成为朋友式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生活交际能力,让学生敢于说出自身想法,懂得如何表达自身情感。
        例如,在教学“端午节”一课时,教师首先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提问:“同学们,你们和家人一起庆祝过端午节么?你们吃过粽子么?”,首先通过简单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之后教师在进行引导:“我们可以一起说一说么?”,引导学生跟教师进行对话,然后教师可以在将一些生活中的礼貌用语结合到问题中:“同学们,你们知道过节时应该跟父母说些什么嘛?”,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相应的辅导回答:“我们应该说节日好或者节日快乐”,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辅导回答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提高了自身生活交际能力,并懂得了一些日常生活用语以及礼貌用语,以此来为学生日后生活交流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过多的关爱孩子,站在智障儿童的视角上思考问题,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大脑发育不全所造成的局限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处的人。
参考文献:
[1]周娟.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6,(4).23.
[2]荆春玮.浅谈直观教学法在智障儿童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36).207-207.
[3]金小义.智障儿童“生活化”语文教学策略初探[J].辅导员下旬刊(教学研究),2014,(5).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