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潘金媛
[导读] 如何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策略,

        潘金媛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杨梅小学   525000

        摘要:如何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策略,是每个教师都关注的问题。教师要针对各年级段的不同内容,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大限度的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讲究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关键词:作文教学;提高策略;兴趣;想象;仿写
        
        随着语文地位的重要,人们对作文教学也越来越重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就必须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新的教学理念。作文教学“重头戏”虽是老生常谈,但却是教师不可避免的“节点”,也是小学生最不情愿完成的一项作业。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一年级的说写一句话到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作文入门的基础。然而,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差,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三年级作文的转折经常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其抓耳挠腮,词难达意,条理不清,就只能“拿来主义”——抄写作文完成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策略的提出,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学生习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教育家赞可夫也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陈自己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良好的写作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作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于表现自我,避免死记硬背。这样,学生才不会生搬硬套,越来越缩手缩脚,忘记了自己真正的内心感受,失去了其应有的鲜活色彩,从而导致害怕写作越不会写作。在写作文批语中多些多鼓励性的语言,及时肯定学生胡点滴进步也不失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做法。小学生初学写作时,犹如婴儿牙牙学语,这时候就应保护他们写作兴趣的萌芽,因而他们所用的一个天线贴切的词语或精彩的句子,所设计的一个新颖的开头,都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契机 。
        二、培养想象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有了想象力,作文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培养想象力会让习作教学光彩照人。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语文艺术中如鱼得水,从中得到美的体验,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出其不意,找到学生认知的盲点,让学生在愉快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想象力。比如,同样是写人,第一学段要求写出他们感兴趣的对象。到了第二学段,重在“感受”要求,是延伸也是跨越,要求写出人物某种内在的美。第三学段,针对想象作文,提出了情感真实的要求。作文看似天马行空,但要源自生活,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注重生活作文,开阔写作视野
        作文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的艺术映射。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生活中并不缺少感动瞬间,只是我们不善于发现。”大多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难出新意,这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体会。

由于生活面的狭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加上大人顾忌安全问题,活动更是少之又少,这样导致视野不够开阔,对周围的各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倡学校成立小记者团,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如参加学校开展的“跳骚”市场小记者活动,如世界记忆大师杨冠新“超脑学习力”,例如茂名日报社推出三大夏令营活动等等。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观察生活,认识社会的方法。活动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内容丰富了,不但具有文采,还越显生动形象,并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说,生活经历让学生有东西可见、可写、可感。
        四、指导有效仿写,创设教学情境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博采众长,写作才能创新运用。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从一个词,一句话,从谋篇布局中去发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写作方法,适时地选择适合本年级段学生的写作方法学习点,引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做到仿其文,仿其格,仿其法。从点到面,从片段到篇章。完成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1.抓住总分结构进行读写训练。例如教学《雪域高原看赛牛》一课时,先引导学生了解总写我们在拉萨欣赏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牦牛会。再分写赛牛的具体比赛场面。不仅让学生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还明白了总分结构使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晰,然后让学生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以“上课铃响了”为开头写写上课时的情景,学生大多能想象上课时同学和老师的各种表现,突出课堂可热闹了!并且学会举一反三,用到其他的应用中。
        2、抓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进行读写训练。有时,观察时注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作文中可以多角度地把景物写得具体全面。比如学习《山雀》,引导学生找出山雀的外形是静态描写,然后动态描写了山雀的聪明机智,团结互助,把山雀的形象写活了。课后教师引导学生仿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抓住静态动态结合,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就溢于言表了。
        3.创设情境,巩固写作方法。具体情境更能启发学生和生活体验融合起来,更好地创作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比如听了感恩演讲后,布置学生任务:为母亲做一件事,然后记录下来,让孝心在文字中升华。在观看了央视《开学第一课》后,布置学生写一篇观后感,做到有感可抒,有物可写,加强思想教育。可见,创设情境,让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体验,感悟与积累放在写作学习的首位,教师的写作指导融汇贯穿于学生学习写作的每一步进程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
        五、着力多读多写,读写相互促进
        读写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所谓是:不经历风雨,怎难见彩虹?读是写的基础,大量的阅读对于写作来说很重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写文章非常关键。教师不仅是要教好课内阅读,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扩大其阅读量。每当学生阅读完,都会潜移默化在构思上、语言上有所感悟,有所熏陶。坚持长期阅读就会有丰厚的积累,学生才能在写作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转化为自己写作的素材,写作能力也得到不断提升。教师要从易到难,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多读多写,读和写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巧妙地找到切入点,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小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教师要针对各年级段的不同内容,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大限度的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讲究策略,先扶后放,创新提高,读写结合,持之以恒,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雪莲.浅议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5):70.
        [2]袁玲.为“作文”插上快乐的翅膀--小学起步作文教学初探[J]. 教育科学论坛,2017,(14):78-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