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玮玮
威海市第十中学 264200
摘要:从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来看,许多教师只注重让学生如何自学,而忽视了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此外,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没有掌握多种学习方法,而单一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相对较低。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创新,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索符合学生学习心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知识串联;点面交叉;抽签提问
教师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以理解为主,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历史事实、概念等。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课本的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如果学生死记硬背,就很难理解历史,即使他们理解了历史,也只是表面功夫。此外,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时,要从小处着手,着眼大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接下来笔者将从知识串联、点面交叉、抽签提问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在教学中应用知识串联学习法
对于历史知识点的衔接方法,实际上是把握相关的历史线索,这个线索就是历史知识网络,而基础知识是构成网络的关键部分。历史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和结果六个方面组成,但与语文不同的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都是真实的,所以教学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教师可以以时间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区域为线索进行教学,将相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历史。
例如,以学习《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这一课为例,关于中国近代史离不开几个主要人物,如:毛泽东、孙中山等等,所以在学习这节课时,我将采用知识点串联法,在正式上课时我将这样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孙中山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也是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他1911年领导并发动了辛亥革命,之后旧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革命的第一人,他究竟是怎么想到发起革命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随后我将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个方面为学生串联起辛亥革命的方方面面。通过这种教学法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清时间线,知道这些线索的联系,形成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在教学中应用点面交叉学习法
教师想要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的历史知识,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中的一个“点”,它由“点”连接起来,实现“点与面相交”的学习方法。这个“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称为历史交点,也是坐标的一种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能类比,能对比;能古论今,能今论古;能由内到外,能由外到内,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基础。教育界有句谚语:“给学生半桶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在日常中积累历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教师应该多关注新闻、专题报道等,多读报纸和杂志,扩大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例如,以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为例,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将利用课下的时间搜集相关的资料。在正式上课时我将这样设计教学环节,如:我将以“唐朝”为点进行教学,确认相关的关键词,然后由一个关键点延伸到全面的历史知识,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我将不断地补充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这一课掌握的更加全面。
三、在教学中应用抽签提问学习法
大多数教师认为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但是如何提问学生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所以我将采用抽签提问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是提问,根据这节课的内容设计合适的悬念进行提问;第二步是阅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和思考提出的问题,并尝试找到问题的答案;第三步是抽签,让学生随机回答问题,并总结不同的答案;第四步是讨论,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第五步是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总结。关于第一个环节,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适当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积极地思考,关于第三个环节的抽签机会是随机的,也是均等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抽到,所以学生自己也就会仔细地阅读问题和思考答案,关于第五个环节,教师在提出问题并由学生解答后,教师将学生答对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起,进行重点分析,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点。
例如,以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课为例,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将这样设计提问环节:你是怎么看待抗日战争的胜利的?然后给学生5分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进行答案的寻找,再随机抽取5名学生进行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我将总结学生的答案,随后给学生10分钟的自由讨论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完完全全实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观点,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在历史课堂的重要性。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答疑解惑,更要把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才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德荣.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施和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12):85-86.
[2]严保玲,田作海.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思考[J].教书育人,2011(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