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杨清
[导读] :本文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围绕初中地理教学知识体系来对其相关内涵界定以及教
        杨清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含浦街道含浦中学  湖南省长沙市 410208
        摘要:本文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围绕初中地理教学知识体系来对其相关内涵界定以及教学设计思路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思路
        地理教学应该强调让学生学习真正对于生活有用的地理。遵循这一基本理念,按照新课改方向来对初中地理课程中的生活化知识进行梳理,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来形成较为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可以说有助于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一、生活化理念下的知识分类
        1、区域服饰
        不同地域及生活环境下的服饰会有着不同的特色,而复试内容贯穿了整个地理区域学习过程当中,在教材中尤其以插图的呈现形式较为多见。如“亚洲”相关内容中西亚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身穿的宽大袍子,北亚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身穿的皮毛服饰,教材中的插图旨在强调亚洲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再如,“日本”相关教学内容中出现的和服与“洋”服,这种多服饰并存的特色是日本人文兼容的一大特点。除此之外,“青藏地区”相关教学内容中也出现了藏族的传统服饰——藏袍,其有助于学生理解藏族地区人民穿着与其地区特殊气候特点之间的关系。尽管穿插服饰相关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但单独介绍和分析服饰与环境关系的内容却十分少见,供学生主动探究的活动也屈指可数。
        2、地域饮食
        地域饮食相关的内容同样是以穿插介绍的形式分布在区域地理的内容中,而教材也以叙述式课文、插图以及阅读材料等形式来进行呈现。例如,“日本”相关教学中的和食与“洋快餐”并存的现象;“东南亚”相关内容中介绍了东南亚人喜食大米的生活习惯,旨在强调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东半球其他地区和国家”中介绍了牛羊肉与乳产品是欧洲人的主要食物原料,同样强调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与畜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其饮食结构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除此之外,涉及“中国”的多课时内容中也介绍了农业与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在地理差异中还对我国的饮食习俗以阅读材料的形式进行了概述。同样地,教材中以地域饮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也并不多见,但叙述式的课文涉及却可以供学生在情境中来进行对饮食和环境关系的探究。
        3、各地民居
        千差万别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地域中形态各异的民居,而教材中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较多的编排。

例如,“聚落”相关内容中出现了西亚的民居、东南亚的木楼和竹楼、水城威尼斯、皖南古村落等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民居,强调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关内容中出现的茅草屋,旨在通过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认识民居与气候之间的关系;“中国自然环境”中涉及到甘肃夏河县的土墙平顶屋,浙江绍兴的砖墙斜顶屋等民居建筑风格,强调民居建筑与降水之间的关系,旨在使学生感受降水对于生活和生产的影响。除此之外,我国的北方地区、黄土高原、西北地区以及青藏地区等多课时内容也都出现了相应的民居建筑,虽然内容较多,但大多数均以活动课为主要呈现形式,有助于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4、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其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初中地理教材中也在“中国地理”板块中专门设计了“交通运输”内容,来帮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选择以及我国的交通分布等知识。除中国地理板块之外,“亚洲”板块中还介绍了北亚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用狗拉雪橇的方式作为主要运输工具,南亚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则主要通过船来进行交通运输,仍然强调的是自然环境与不同地区人民生活特点之间的关系。交通运输相关的内容相比于其他生活知识就比较完善,在教材中的内容设计形式也十分多样,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插图及相关课外资源来帮助学生形成观察与分析图示的学科能力。
        二、生活化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分析
        1、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手段中常用到的一种,其对于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推动思维发展和提升学习效率均有着积极意义。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列举与生活相关的案例来为学生创设出浓厚的生活学习氛围,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欧洲西部畜牧业”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常见的西餐厅场景呈现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西餐的主要食物是哪些?有怎样的搭配风格?为什么西餐要以这些食材为主?从食物到地理环境,在一系列的问题中令学生感受到地理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从而学会用地理思维来看待身边的事物。
        2、自主探究
        从区域服饰到地域饮食,再从各地民居到交通运输,这些知识可以说都是实际生活中不可不谈的内容,而对于这些知识每个学生也必然会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对此教师应遵循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启发式教学原则,来以探究式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在引导和鼓励的帮助下进行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学习,切实体验和感受运用自身所学和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中国主要产业——农业”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搜集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进而归纳出中国各地饮食习惯的差异,探究产生差异背后的原因。
        综上所述,梳理初中地理生活化的知识体系,以人地关系、人本主义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来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教学效果,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贾仕明.关注生本,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11):73.
        [2]张晓芸.初中地理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9):145.
        [3]余华明.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J].高考,2018(28):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