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李启程
[导读] 历史在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较大比重,
       李启程

        四川省南充市第六中学

        摘要:历史在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较大比重,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历史并非仅仅是积累历史知识,增强人文底蕴的主要途径,更与学生的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历史,并引导学生学好历史的重任。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却受限于诸多客观存在的现实因素影响,而导致教学工作收效甚微。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改变这一现状,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历史课堂呢?接下来,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并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素养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但要求增长学生贮备知识与运用技巧,同时还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变化,促使他们内化为更优秀美好的品质,有崇高的精神与理想追求。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要将学生对国家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怀作为最终指向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上紧密地与所学知识、能力和技能锻炼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的认知。在此基础,正确处理教学资料与学生情感培育之间的关系,借助各种资源应用,实现学生综合学习理解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历史知识具有知识点琐碎,容错率低的基本特点,同时,在历史教学内容中,有大量需要学生背诵的内容。受此影响,很多学生不愿意投入足够的时间学习历史,也难以激发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欲望,进而导致教学工作难以深入开展。鉴于此,教师必须调整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思路,通过在课堂上整合教学资源、对比历史事件、运用微课技术三种手段,把历史课堂打造的更有趣味性、更加多元化,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此为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增光添彩,让历史课堂重新焕发生命力。
        一、整合教学资源,打造趣味课堂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更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有密切的联系。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之中,教师一味的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一言堂”的课堂形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成绩,但站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上重新审视这种教学模式,其中包藏的诸多弊端,如过于单调、死板等势必会随着时间暴露,乃至掩盖其本身的优点,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产生难以逆转的消极影响。鉴于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
        例如,教师在执教《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整合网络上一切可用于教学工作的资源,如,电影、音乐作品等。在课堂上,可为学生播放电影《兵临城下》中苏德双方狙击手对峙的精彩片段以及该片中关于战争残酷的刻画。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战争的残酷,体悟和平来之不易。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被教师充分的调动,从而更加迫切的想要了解这部分的历史,进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比历史事件,打造多元课堂
        对比的学习方法是历史学习过程之中非常重要,也是极为实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鉴于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历史事件“六要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过程、背景以及带来的影响)展开分析,并对比类型相同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掌握历史知识,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也能帮助学生建立放眼全球的历史观念,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过程、解题过程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已学内容。
        例如,教师在执教《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中的内容时。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同为对外抵抗侵略战争的“鸦片战争”作为对比素材。在课堂上,教师罗列出按照上述的历史六要素,绘制表格,将二者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过程、背景、影响分别列举,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二者之间的不同,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为何抗日战争会取得胜利,而鸦片战争遭遇惨痛失败。通过此种对比的教学方式,学生有效的掌握了两部分内容,并逐渐学会对比的方式开展学习实践。
        三、运用微课技术,打造生本课堂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教学习惯以及影视教育思想的三重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不自觉的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用语言、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把课堂灌的满满当当,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同时,由于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叛逆心理相对严重,教师越是啰嗦,学生越是抵触,“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屡见不鲜。鉴于此,教师需要把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空间。
        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有一部分教师开始使用微课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把课堂内容浓缩到八到十分钟的教学视频内,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视频可以随时暂停,由教师给予更加针对性的指导,让教学效率直线上升。不仅如此,在使用微课技术的过程中,教师也把课堂的主导权下放,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导,教师转换了自身的角色,由“决策者”转变为“参与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引领学生的思维。鉴于此,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微课视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回到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其自主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有效性进一步提升。
        四、运用课堂讨论,提高高效课堂
        新课程中极为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时也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所提升,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具有学习活力,不断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完成好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身份。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主线,在师生合作中,将学习主动权交由学生,使得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潜在内容深刻地挖掘出来,进而引发共鸣,并借由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重点提出的问题,互动交流中,能在自主有序的环境中,让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学习,且保有快乐的学习心态,使其在能动的探讨中提升认识能力。
        教师要学会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生活热点相结合。和小学与初中的思想历史课程相比,高中历史知识能够体现出社会现象与生活热点,充分体现了高中历史的生活化特征。因此,在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热点相结合来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及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中,才能实现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设。开展生活化教学,学生是高中历史课堂的主体,教师可以将通过生活化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自已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高中历史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教师付出心血,勤恳耕耘,并在教学的过程不断吸纳全新的教学理念,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让课堂更加高效,助力学生在高考中交出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沈丹虹.浅谈如何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51.
        [2]马渭夏.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22):21-22.
        [3]洪润琦.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模式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4]贾凡.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8):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