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小班化班主任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郝立红
[导读] 小学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
        郝立红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毓秀小学   
        摘要:小学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主体培养的“黄金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班化的管理特点和教育优势逐步得到体现,不仅使教育管理更具有个性化,充分满足不同学生、家长的教育需求,还使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素质化发展。但在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其小班化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实施不足,导致学生的主体发展和管理质量难以提升。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农村小学小班化管理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管理;小班化管理;农村小学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领路人”。目前,在农村小学的小班化管理中,大多数班主任缺乏有效的管理策略和组织形式,未能将小班化管理真正落实到位,导致学生的发展效果和主体状态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对于正处在儿童阶段的小学生,其基础培养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农村小学科学开展小班化管理活动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当前农村小班化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升农村小班化管理效能的具体方法两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农村小班化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农村小班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小班化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管理思想存在滞后性。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大多数班主任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的主观意识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影响学生的主体发展效果。第二,管理手法运用不足。管理手法的运用不仅能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还能使学生的整体参与感和主动性得到提升。但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部分班主任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引导方法,导致学生在班级活动的参与效果上存在不足。第三,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成长管理离不开家长的悉心指导,但在当前的管理中,大多数家长抱有“学校教育学习”的思想,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产生严重脱离,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提升农村小班化管理效能的具体方法
        1、树立生本思想,构建师生共管机制
        在小班化管理中,班主任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对学生主体的培养,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组织形式,构建以师生共管的班级管理机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事务当中,这不仅能提升班级管理的效能,还能培养学生集体观念,使学生更好的为班级服务、为集体服务。

同时,在师生共管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轮岗轮值的策略,让每一位学生轮流担任不同的岗位,使学生体验到不同岗位所具有的职责和担当,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班级管理的每一项流程,又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会换位思考的解决方式,进而减少不必要的矛盾,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此外,师生共管机制并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班主任在一旁应发挥指导、监督的作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班级管理的公正、公平和秩序。
        2、注重班级活动,保证德育渗透效果
        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大多数班主任未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活动,导致学生的参与效果和德育培养存在不足。因此,在小班化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应注重班级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渗透效果,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进而为学生创造合理、有效的德育环境,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在班级活动的组织类型上,班主任可以采取室内室外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借助多媒体工具,组织学生观看德育宣传片,以生动形象的画面为导引,提升学生的行为品质和思德意识。此外,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展开“感恩父母”“我为父母做件事”等主题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热爱家庭的责任心。
        3、加强家校沟通,有效落实素质发展
        孩子的健康成长始终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照顾,其家庭教育在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家长依然采取“不打不骂不成材”的教育方式,缺乏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育儿方式,这对学生的基础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小班化管理活动中,班主任除了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外,还应积极协调家长的教育工作,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统一性,实现其学生的素质发展目标。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借助信息化工具,如微信、QQ、钉钉等,保持与学生家长的有效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而为班级管理的策略制定提供可靠的学情数据。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家长会、分享会等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家长分享一些育儿经验,有助于提升家长整体的教育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共管机制的构建、班级活动的关注、家校沟通的加强,不仅能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效能,保证小班化管理的高效实施,还使学生的主体发展和基础建设得到加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实现其素质发展的目标。同时,从管理问题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问题和不足之处,采取多样化的组织手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参考文献:
        [1]万莉.浅析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现状问题[J].好家长,2017(47):12-12.
        [2]丁勤枢.从"形"至"神":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突围之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5):2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