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高文莉
[导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对班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文莉
        湖北省襄阳市第三十四中学441000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对班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班级管理的有效与否,关系着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其中人本主义理论下的班级管理方法深受学生喜爱,它不仅能营造以人为本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理解,还能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进行自我管理,使班级管理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关键词:人本主义理论;初中班级管理;应用研究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罗杰斯作为现代人本主义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以人为中心”的理论深受现代教育学者的追捧和赞赏,其理论思想也被广泛运用在学校教育中。而本文将结合教育管理经验,对人本主义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应用进行以下研究,以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本主义理论下的教育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尤其对于初中生已经具有独立的想法、感情、欲望和需求,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需求与权责,不应再把他们当成被教育的对象,而是让他们成为班级管理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建设者,向学生展示最大的信任,并给予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进行选择,成为管理自我学习、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如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若教师充分参考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讨论起草班级的相关纪律自律条例,少用一些“不准”“禁止”“严禁”语气强硬的字眼,多用一些期望、激励的话语,如“仪表端庄整洁,争做形象少年”,则会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还有最重要的班委设置,这对班级管理尤为重要,良好的班级组织具有教化、榜样、激励的功能,影响着其他同学发生积极向好的变化。在班委选举时,教师就要实施民主选举,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辅助学生选择出真正符合岗位要求的班委。
2.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班级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地方,而班级的环境氛围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想和心理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人本主义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还应体现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能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正向的思想道德观念,这也对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起着积极意义。

如班主任可定期召开以“德育”为主题的班会,由学生讨论和组织班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等,推举出班会主持人,或以辩论、演讲或案例讨论等,不断强化学生的德育素质,形成文明、礼貌、健康、融洽的班级精神风貌,在春风化雨中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和行为。班主任还可以通过树立班级典型,营造正面积极的班级氛围,如每周可举行“好人好事之星”、“文明礼仪之星”、“学习之星”等的评选活动,对获选学生的事迹大力宣传,激励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全方位开展育人工作,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理论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促进者、倾听者和合作者与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权威者、发号施令者。尤其对于初中生具有极强的自尊心、自我意识强且逆反心理强,班主任在进行初中班级管理时,不要把自己高居于学生之上,要走进学生当中去,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方面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关心和爱护每位学生,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给予正确的指引和帮助。在平时与学生相处时,以朋友的心态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当学生生活或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另外在发现学生有违纪现象时,不要当众指责和批评,这只会造成学生更加逆反的行为发生,要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针对性地教育和疏导,在学生心中树立可亲又可敬的班主任形象,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尊重和信赖班主任,听从班主任的谆谆教诲,保证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4.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自我实现,这样就有机会发挥最佳作用,督促自我不断发展自身的潜能、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行,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不断创造机会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继而产生继续努力的动机。在日常管理中,班级任要认真关注学生的变化和行为,不放过任何一个表扬的机会,如经常迟到的学生准点到了教室,教师就要当众给予表扬,树立他为“进步之星”,学生发觉自己早到竟然获得了赞扬,就会强化自身的这种行为,并慢慢改掉迟到的坏习惯。对中学生实施奖励时,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并及时进行表扬和激励,会起着促进、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另外教师也要组织相关的班级管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如组织班内篮球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释放激情,体会团队协作的精神,感受获得胜利时的兴奋和满足,这也能进一步促进同学间的互动、沟通和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要认真研究人本主义理论的内在实质,并在班级管理中进行有效的应用研究,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韩方玉.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方法[J].读与写,2020,17(34):248.
[2]宋强国.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学周刊,2020,(26):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