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对策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邹坤生
[导读] 初中阶段是一个过渡阶段,知识的难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

        邹坤生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王村店中学  253000
        摘要:初中阶段是一个过渡阶段,知识的难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态度也随之转变。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除了将学习兴趣作为重点以外,还将学生数学思维以及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对策。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阐述关于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及对策,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打造丰富多彩的课堂对于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来说至关重要。数学学科是一门理性学科,很多知识需要一定的思维才能够获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学生的综合能力才会逐步升高。在新课改浪潮下,一些新理念和方法冒了出来,改变了课堂教学环境,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初中数学教师由此提出了以下几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手段,以此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以及数学素养不断提升。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可,教师们尝试将此理念与课堂教学结合到一起提出了生活教学法。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课堂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在新课改浪潮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展开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逐步增强,并且能够通过高效掌握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内容时,数学教师将某登山队登山过程中随着海拔不断升高气温下降的情境描述出来,并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出气温与登高高度间的关系式。当学生写出式子后,数学教师鼓励他们说出函数表达式与正比例函数间的关系,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当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后,教师又列举出成年人升高与体重的关系、花费与拨打电话时间的关系、矩形面积与长的关系等内容,抽象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并使之明白“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们在生活情境中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升,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效率也由此逐步升高。
        二、巧妙引入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传统课堂气氛十分枯燥,很少有人主动参与问题讨论或者探究过程中。问题是促进学生思考以及激发学生灵感的教学方式之一,进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问题巧妙地引入课堂以此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乐趣。数学学科知识点涉猎范围十分广泛,也是问题出现最多的学科,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巧妙引入问题展开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对问题探究产生兴趣的同时逐步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节时,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多媒体将一些不同大小的等腰三角形展示出来,并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些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感悟吗?你能从其中抽象出更多的数学知识点吗?”有的学生回答道:“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不论大小,两边和两角分别都相等。”还有的人说道:“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师继续问道:“你们能够画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学生纷纷表示取底边的中点与顶点的连接线就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继续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的高和底线是同一条直线吗?”很多学生此时也十分迷惑,答案不一,教师由此展开教学,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数学知识,并由此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师生互动
        单调的教学形式很难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也不利于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合作活动既能够响应课改号召实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又可以锻炼学生合作能力以及增强师生互动。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展开教学,因此激发学生共同探索问题的欲望,并促使他们在合力探究问题过程中增强和教师的互动,以此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将国庆节要制作三角形彩旗的任务布置下去,鼓励全班同学制作出全等的三角形彩旗,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够保证旗子的全等的呢?”有的人提道:“这还不简单,直接按照三边的长度进行裁剪就可以了!”教师继续道:“这样能够保证三个角也相等吗?”学生也出现了疑惑的表情,教师由此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小组探究活动开展进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在学生遇到疑问时及时解答,在他们遇到阻碍时加以提升,课堂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气氛。在合作式教学环境中,学生们结合情境展开了探究,教师也由此逐一引出边边边、角边角、角角边等几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学生们获取数学知识点的效率和积极性明显提升。
        四、利用微课讲解知识,突破数学重点难点
        不管哪一科目都有其重难点知识,重难点知识的获得是学生课堂效率的一种体现,因此教师们十分重视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在新课改背景下,微课成为了多媒体环境中的教学衍生物之一,能够以短小视频的形式将更多的知识点呈现出来,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师将微课视频引入课堂后,并利用微课视频展示出来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解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还能够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更上一层楼。
        例如,教师在讲授“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时,采用微课视频形式将重难点知识生成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其能够快速掌握并突破重难点知识。一上课,教师便提出了“什么是多边形”、“什么是多边形的内角”、“什么是多边形的对角线”、“什么是正多边形”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随后,数学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将三角形内角和是一百八十度以及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探究方法展示出来,促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四边形的内角和为三百六十度,并由此掌握证明方法。随后,教师又鼓励学生结合四边形内角和证明方法证明五边形内角和。引入微课视频的数学课堂变得轻松和简单起来,学生们不再畏惧数学知识,很快突破了重难点知识,学习效率也随之升高。
        五、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当“以学为本”教育理念成为新课改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时,教师们开始注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现,并提出了很多教学策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程中,课堂教学也与信息技术建立了紧密联系。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将数学课堂打造成学生学习的“乐园”和“天地”,以此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逐步提升其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后,他们的数学素养也会随之升高。
        例如,教师在讲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时,通过多媒体展开教学。上课起始环节,教师们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了勾股定理的知识点,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出古埃及人用打结的形式画出直角三角形的视频,学生们纷纷被他们的智慧折服,并且想要通过此方法做出直角三角形。在数学教师的鼓励下,很多学生又提出了不同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画法,教师由这些特殊的三角形向一般过渡,引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内容。在多媒体展示出数学内容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们的学习效率逐步升高,为以后应用该逆定理解题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新课改浪潮下,初中数学教师从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出发,应用上述改进后的教学对策实施教学活动,以此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及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在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学生们不仅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增强,还使得自身的数学素养逐步提高,为以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瑞旭.关于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000(005):150-150.
        [2]黄勤程.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29).
        [3]袁国华.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