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涂湘文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渗透与课堂活动之中
        涂湘文
        湖南省新宁县回龙寺镇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渗透与课堂活动之中。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运算、实践探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法,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能力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目前,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学生大多存在学习兴趣不足、参与感不强、主体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引导手段和组织策略运用不当而产生。小学是学生教育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结合当前学生的发展状态,本文从日常生活、问题内容、游戏环节三个方面出发对此展开研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其整体水平的有效发展。
        一、结合日常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数学是一门贴近实际生活的基础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将这些生活场景导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还能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情发展,运用信息化手段,结合日常生活,引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能动探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课堂要求。
        例如:在“千克和克”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千克和克的数学概念,并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进一步掌握称物体的方法,对此,我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千克”“克”等计量单位的物品呈现给学生,如一袋面粉重25千克、一箱水果重15千克、一个西瓜重5千克、一袋食盐重500克、一捆火腿肠重1千克等,使学生在直观的画面和实物的对比下,进一步掌握克、千克的实际作用和具体概念,这对下一步的新知导入起到铺垫的作用。学生通过大屏幕的观看,纷纷联想到实际生活中克、千克的物品,并产生相应的假设猜想“1千克等于1000克”,由此展开新知探索。通过生活场景的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应用思维。
        二、把握问题内容,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课堂问题的有效把握,不仅能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果,还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将课堂问题进行优化,加强学生的概念理解和运算效果,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具体学情上“下功夫”,合理设置课堂问题,把握问题的内容和质量,保证学生的探究方向,避免出现超纲、低效等现象,从而达到有效设问的发展效果。
        例如: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基本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这一知识点,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我结合学生的学情发展设置一下问题:①填空:在一道除法算式中,除数是4,商是7,余数是2,被除数是()。最小的三位数除以9,商是(),余数是()。②计算:243÷9  975÷3  936÷4  876÷3  259÷7  895÷5 ③问答:工程队9天挖完一条818米的水沟,平均每天挖多少米?通过对课堂问题的有效设计,不仅能巩固学生的课堂基础,还使学生的运算技巧得到锻炼。
        三、设置游戏环节,增强学生课堂体验
        将游戏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还能打破传统教学中单一枯燥的课堂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情发展,科学设置游戏环节,引导学生对游戏活动的主观参与,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更为高效的学习体验,从而为学生的基础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支持。
        例如: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掌握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并能区分判断平移和旋转运用,为了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我组织学生以“快乐识图”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根据电子课件所呈现的图形运动,进而区分出平移、旋转等图形运动,回答最多者获得胜利。学生听到游戏规则后,纷纷举手表示参加,并迫不及待地表现出自身的“识图能力”。通过游戏环节的设置,既能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结合、问题内容的把握、游戏环节的设置,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还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分析意识得到加强,夯实学生的主体基础,促进其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同时,从学生的身边事物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心理,促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观察心态,从而达到自我主体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立文.新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探究.中华少年.科学家,2017(7):128-128.
        [2]刘玉鹏.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1):266-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