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时春林
[导读] 数学是初中阶段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时春林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068350
        摘要:数学是初中阶段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并不仅仅是积累文化知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数学知识,更对学生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的长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数学,并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的重任。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师却掣肘于诸多客观存在的现实因素,而导致教学工作收效甚微。那么,教师应当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提升教学有效性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并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中的知识点联系紧密,有着极强的逻辑性,且相对来说比较抽象,而初中阶段的学生依然保留着部分感性认知的习惯,导致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时难以及时接纳教师传递的信息,从而导致教学工作难以深入推进。因此,教师必须调整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运用思维导图三种方法,去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并为学生完善知识框架。以此为数学课堂增光添彩,为教学工作赋予生命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发主动学习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更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直接挂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首位。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稚气未脱,难以在课堂中全程集中注意力,且保留着爱玩的天性。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性,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教学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知识,在课堂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但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明确一点,即游戏应当服务教学,只有如此,才能使游戏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例如,教师在执教《画轴对称图形》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准备油画棒或蜡笔、白纸,在课堂中使用。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纸张对折,以折痕为对称轴,画出半只蝴蝶的形状,学生画好后,要求学生再次沿着折痕对折白纸,用尺子轻轻的刮,再次展开,变得到一只完整的蝴蝶。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便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并且通过这一游戏,教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游戏、绘画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如此,学生就清楚的认识了关于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解题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经常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鉴于此,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就需要利用好数学知识的生活性特征。为了打造一个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或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境,并通过合理的手段将学生引进其中,从而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逐渐形成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的思考、探究习惯,掌握从现实生活出发的学习方法。
        例如,教师在执教《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周末,学生邀请好友外出购物,三人总共花去350元,其中,A与B两人花去的钱占比总钱数的60%,A比B多花30元,请学生计算,A花了多少元。为了让情境更加真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身“参与”到数学问题之中。在角色扮演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寻找题目中的未知和已知,便能够列出这道题中用到的数量关系,进而求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亲身“参与”到问题中,有效提升了学习体验,使学习效率更高。不仅如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如何解开一元一次方程问题,并能够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三、运用思维导图,完善知识框架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逻辑思维,但是,在面对一些较为困难的知识时,却表现的不仅如此任意,往往无法以最高的效率理解教师传授的内容。同时,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各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往往无意识的忽视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难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鉴于此,教师应当着手于此,在课堂上使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让思维导图中的内容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思路,指引学生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把数学知识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这种方式往往应用于指导学生复习,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能力的提升,但并不是说在平常的教学中无法使用思维导图。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函数”一部分知识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前,教师为学生设计思维导图,把思维导图分成“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四大部分,并分别列举这些函数种类的图像、性质、关系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总而言之,想要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就需要教师付出汗水,不断探索并付诸实践,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夏新春.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145-146.
        [2]冯韬.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