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营
新疆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 835213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升课堂效率是教师们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学作为高中学科最重要的一门主科目,无论是思维逻辑还是内容上都具有深度,并且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从现阶段来看,学生都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再加上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学科,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感到枯燥乏味。本文主要探究了如何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策略
引言: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一种形式,到今天已经有很久的历史。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课堂都是教学的主阵地。不同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所以,如何提升高中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做好课前预习
在高中的教学阶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课前预习非常重要。因为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听课和做题,课前预习的作用不可小视,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可以先发现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在听课时可以有针对性、计划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对于预习目标要明确,对预习的问题要有整体性和层次性,体现出由浅入深的特性。
例如,在学习有关椭圆的标准方程内容时,老师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做实验:用一截长为一米的绳子的两端固定在墙壁的不同两点,将笔套进绳子并拉紧,让笔尖移动一周,观察画出来的图形是什么样的?通过做实验来预习课程,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听课效果会显著提升。或者在学习集合的定义时,教师先指导学生用十五分钟的时间看书,先阅读书本课程内容之前的部分,边读边联系中学的知识并思考在初中接触到的集合,比如不等式解集、有理数等,然后再引出集合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增强课堂上课效率。另外,预习书中的例题也很重要,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例题时需要自己尝试做一做,找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比如这样一道题:实数加法运算,类比实数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请考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C和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A={1、3、5} B={2、4、6} C={1、2、3、4、5、6};A={x\x是有理数} B={x\x是无理数} C={x\x是实数},上述运算属于什么运算?法则如何?通过这些问题,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集合运算的注意事项。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时,他的大脑处于思维活跃状态,不仅可以高度集中自身的注意力,还能增强人的记忆力。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学习任务较繁重,很难长时间保证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展示直观、形象生动的视觉效果和听觉刺激,它可以充分让学生感知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起其它的教学方式更具有吸引力,比如在讲解正弦函数图形的画法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反映图像走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因为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所以很多学生会抵触,教师可以将数学与有趣的故事相结合,使枯燥难懂的知识与有趣的故事相结合,创设有趣的课堂环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等比数列时,引入故事:传说中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印度国王想要重赏他,但是西塔并不要什么贵重的赏赐,只想要与一些麦粒,然后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以此后面的每格粒子数是前一格的二倍,国王一听麦粒能有多少,便直接答应了,可是当按他的想法以此摆放时吓得众人呆住了,明明这么小的棋盘,却不够放,那一个棋盘能放多少粒呢?同学们可以帮忙算一下吗?那有的学生就会从1开始往后边加,一时间无法算出结果,然后教师引出等比数列的内容,这样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有趣、轻松的学习氛围,令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求知的欲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拉近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比如,在学完不等式的内容后,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春季期间很多商场有促销活动,比较哪个商场的活动更划算。润佳商场,第一次m折,然后在此基础班上再打n折,银隆商场也分两次打折,每次的折扣是m+n的一半,然后分析哪个商场的折扣更优惠。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高中的学生正是思维敏锐,大量积累知识的阶段,关乎着高考和未来发展,所以要学好数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不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自身实际水平来确定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
(1)完善知识体系
有些学生在做题时知道解题方向,但是具体要怎么解不知道,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很多教师只顾教给学生课程内容,而一直忽略了目录部分,因为教材的编辑是有逻辑性和层次性,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目录来学习数学知识,可以令学生对知识体系有宏观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高一数学中,集合和函数两章内容时,在上课前有的数学老师会引导学生阅读两个板块的内容,一开始学生会不理解这两章内容存在什么联系,也不明白为什么先要学习集合再学习函数,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在初中的时候你们是怎样学习函数的?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会发现在初中时学习的知识为基本概念、用最小值和最大值的角度来理解函数,随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先学习集合知识,那怎样从集合的角度看待函数呢?学生就会慢慢领悟其中的意义,了解到高中的函数要运用到集合的知识。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教材目录,逐渐以一个完善是数学体系看待数学。在对数学体系有了认知后,教师还需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目标,在结合新旧知识的前提下建立一个知识体系模板,比如在教学集合内容时,要让学生知道最先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然后需要掌握哪些,在学生找到目标后,学生就会自主学习,逐渐充实体系内容,以此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2)灵活做题
很多学生在做题时思维不够灵活,没有多角度思考问题,最后导致解题较慢、正确率低等问题,思维创造能力也没得到发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努力挖掘题中的条件。
例如这样一道题:方程sinx=lgx的解有多少个?很多学生习惯于运用方程求解,但是此方程常常令学生手无足措,那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这道题,这道题的本质是求方程的公共解,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求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寻找几何性质和代数方程的内在联系,通过将知识串联来抓住事物的本质。或者比如这道题:已知抛物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3,对称轴为直线x=-1,在x轴上截得线段为4,求抛物线方程。这道题的解法有很多种,比如可以选择一般方程式:y=ax^2+by+c(a不等于0),,c=3,利用其余条件列方程组求解a、b;或者因为对称轴是直线x=-1,可以选择顶点式方程:y=a(x-m)^2+k(a不等于0),m=-1,再运用其它条件列方程组求a、k的值。还有很多解法,学生在解题时要重视自己的思维过程,灵活运用解题手法来分析整理。
总结:要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所以教师无论运用哪种方式,都需要依据教学情况和学生自身水平来制定,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任尚哲.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5(28):89.
[2]吴振.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