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任秀萍
[导读]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任秀萍
        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七中学,441800
        摘要: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唯有不断更新数学教学方法,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步伐,打造教学效率更高、教学质量更佳的数学课堂。对此,教师应转变自身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热情,调动学生围绕数学问题展开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兴趣,从而切实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教育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的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单单的依靠讲解这一方式,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只是处于听讲的状态,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有效学习,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也非常不利。因此,为了有效的改善这一教学问题,教师要学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不断优化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的标准,而是要认识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努力钻研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学生认知学习的方式,给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比较复杂抽象的知识,学生很难理解,面对这一教学难题,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文字性、书面形的教学内容转为具体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化抽象为具体,以有效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本质,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搜集一些篮球运动员投篮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篮球的运用轨迹,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自己对其的印象。通过联系学生活动中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以篮球的运动轨迹,得出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初步建模。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标准的篮球运动轨迹制作成flash动画,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篮筐高度和篮球运动轨迹,进而帮助学生形象认识到篮球入框过程,其实就是一条抛物线。同时在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获得一定学习和了解后,教师可以以标准三分篮球入框的过程为例,给定投篮人位置和各项数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计算这一抛物线的解析式。通过运用这一教学方式,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更为丰富同时富有趣味性,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将更加积极有效。


        二、创设趣味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是当前学科教学中,教师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在具体的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趣味实践情境,让学生可以亲身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通过自身的实践操作,感受教学内容中的数学原理和数学逻辑,提升学生课堂学习体验,通过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施,可以使得学生以自身的体会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加全面的思考,降低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和理解难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投影与视图》这一单元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调动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趣味实践情境,在学习的过程中,组织“立体模型制作比赛”的活动。在活动开始前,先让学生先自主准备材料,像是活动所必须的纸板、胶水、胶带和剪刀等,然后确定活动的主题并给学生几组模型图片,让学生和同桌一起制作出相应的立体模型。最后将学生所作作品进行集中评比,让学生自主选出最具创意和制作的最还原的作品。通过这一实践情境创设,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学习效率也会获得相应提高。
        三、科学组织小组合作,深化学生互动沟通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当前学科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基于这一教学理念,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也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科学组织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拓展学生学习思维思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补,同时也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在教学《锐角三角函数》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开始前,先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速度,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保证每个小组既有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能力强的人,也有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运用锐角三角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计算房屋高度”的活动,让学生彼此分工合作。以不同房屋大小的图片为例,让学生分别负责找出其中相关数据,并进行计算方式的分析,另一部分学生则是记录本组的计算步骤。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努力解决数学问题,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益获得进一步提升。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注重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实现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芳.激发兴趣,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78.
[2]余新民.谈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3):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