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刘运洪
[导读] 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刘运洪
        海南澄迈思源实验学校 海南省澄迈县 571900
        
        摘要: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阐述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教学价值,激发学生学科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帮助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基本技能。而后探讨了两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分别为避免形式化,提高实验教学实效性;拓展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实现化学实验多样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思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体会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谈一些思考意见,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教学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科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化学实验本身都是比较有趣的,对于好奇心和喜欢新鲜事物的初中生来说是有着较大吸引力的。但是,这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为前提的,如果是传统模式下那种“老师做实验和讲实验,学生看实验和听实验”,是不会起到多大效果的。所谓实验教学也就失去了大部分价值。相反,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管是演示还是探究,通常应以小组为单位),则能不断使其感受化学实验的奇妙和魅力,从而激发和增进其学科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这种例子是很多的,有的学生本来对化学学习兴趣不大,但可能就由于做了某次实验因而爱上了化学,特别是一些探究实验,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学的合作,最终解决问题获致结论,其所获得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也有利于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发展。
        (二)帮助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从根本上说,实验的基本功能就是帮助和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一些重点概念和规律。因为实验能以最直接和生动的形式将知识点的内涵及其生成过程呈现出来,而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对此可以有直观的感受并形成较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此外还应考虑到,初中生首次接触化学知识,却只有一年的时间来积累和形成素养,客观来说有一定挑战性的,这更少不了实验的辅助。比如学习气体的验证,以二氧化碳为例,往往有些教师直接将收集好的二氧化碳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收集的过程以及收集的细节自然就无从向学生直观展示,那么学生就会对相关知识的把握不到位、不切实,甚至会感到困惑;相反,如果给予学生充足的动手操作空间,让自主的开展实验,则不仅有助于其掌握透彻反应原理,还能够锻炼其有效收集气体以及学会如何更好地检验气体。
        (三)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基本技能
        实验操作基本技能也是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特别是规范性和科学性,这在中考题目中也会有所体现。常言道“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只有经常让学生动手实践,才能逐步培养其操作技能和良好习惯。在此过程中当然需要教师指导和点评,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促进学生实验基本素养的发展。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一)避免形式化,提高实验教学实效性
        上一部分简单阐述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教学价值,或者说必要性。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多数教师也都开始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避免口授讲实验。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化学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目标,不惜将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直接告知给学生,让学生将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等死记硬背下来。

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则偏爱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进行实验教学,选择利用动画演示将化学实验演示给学生,虽然过程展示和讲解剖析非常全面和详细,而且也能提高效率,但这样学生仍然是仅仅作为观看者,而不能真正参与到化学实验的操作中,其操作技能水平自然也得不到提升。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因为这还是停留在表面,实验教学就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
        那么,怎样避免实验教学的形式化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呢?让学生动手实操只是最基础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加以有效的引导。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以调动起做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思维积极性,否则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做了以等于白做,这就成了形式化。具体来说,在每次做实验时,要设法引发学生动手探索和积极思考兴趣。例如在做酸碱溶液的检验的实验时,应让学生明白不同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反应,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利用指示剂进行检验,这种与生活实际结合的形式通常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实验内容特点灵活采取有效手段,以调动学生动脑积极性,如果是探究性实验,要注意问题的提出和思考方向的引导。其次,每次做实验要切实明确实验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展开前要精心设计活动步骤,做好组织、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实验氛围中开展化学实验。此外,教师应该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使其思维潜能得以充分释放,保障化学实验教学高效顺利的展开。
        (二)拓展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实现化学实验多样性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代教育理念也应该不断创新。所谓新课改从本质上即为对传统教学内容、理念以及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当然也应该与时俱进,合理优化和创新。然而很多初中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形式枯燥单一,体现不出教学的艺术性,这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因此,化学教师应力求拓展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实现化学实验多样性,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或实验室完成,还可以走出教室在室外完成。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后收集一瓶生活污水,带到课堂上检验污水中的一些污染物指标,然后设计净化方案,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还培养了初中学生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再如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要注意深挖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实验特点挖掘其内涵,确定“药品选取—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收集验证”的基本思路,从而得到整体建构和结构式关联。具体实践中则首先以“过氧化氢”为反应物,引导学生结合学习情境初步感知“药品(条件)—原理—装置—步骤”的基本思路与步骤,接着再创设情境渐进至“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作反应物来制取氧气,从而调动学生对已有认知的重组与构建,最终实现对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切实把握,待学生达成对知识的内化和熟练应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新情境下的全新问题。这样就适当地充实了实验内容,丰富了课堂,增添了趣味,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实验素养的发展。
        综上,本文阐述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教学价值,激发学生学科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帮助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基本技能。而后探讨了两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分别为避免形式化,提高实验教学实效性;拓展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实现化学实验多样性。自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课题,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更是需要一线教师结合实践不断积极探索和总结。本文个人浅见,愿与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程艳.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 考试与评价, 2017, 000(006):72.
        [2]陈明霞. 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析[J]. 才智, 2016, 000(008):163-163.
        [3]李素军.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J]. 学周刊, 2016(9):173-174.
        [4]陆春华. 论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J]. 化学教学, 2014(5):47-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