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刘秋宏
[导读] 数学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刘秋宏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
        摘要:数学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并非仅是积累文化知识与生活常识的过程,更是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数学的重任。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师却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教学工作能以顺利的深入开展。那么,身为数学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改变这一现状,帮助学生提升成绩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并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数学具有知识抽象、逻辑严谨等学科特点,而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依靠感性的认知习惯与认知方法完成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这也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及时的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使得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较低。鉴于此,教师必须不断的提升教学有效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开展情境教学、运用思维导图去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为数学教学活动增添色彩,赋予课堂生机和活力。
        一、趣味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却没有及时重视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教学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一味的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去单向的像学生灌输知识。从短期效果来看,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上看,这种教学模式之中存在的单调、死板等弊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暴露,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受损。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
        例如,教师想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顺利的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前,教师使用“几何画板”、“PPT”等软件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课件,操作课件,把不同的组合图形拆分成学生熟悉的几何图形,或者将学生熟悉的几何图形组装成一个全新的组合图形,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组合图形是怎样形成的。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获得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使用已经学过的几何图形面积公式去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情境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且经常性的应用与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可以利用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或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身临其境的展开思考。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不自觉中学会以现实生活作为出发点的探究方法以及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的思考方法,并逐渐形成习惯。不仅如此,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更能有效的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助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在课堂中认识生活。
        例如,教师想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四则混合运算,便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周末学生家长带学生外出游玩,公用午餐的情境。为了使情境更加具有代入感,可以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情境的构建。在情境中,学生自主完成点餐过程,并计算出菜品的总价,由另一名学生计算出应当找零的款项。在反复的计算中,学生便能够清楚的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并能够熟练的应用“单价×数量=总价”、“付款数-总价=找零数”等一系列数量关系。
        三、思维导图,提升思维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非常活跃的思维,经常能够想到教师想不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却难以理解一些相对简单的数学定理,容易钻牛角尖,认死理,需要教师反复强调、多次讲解,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掌握。由此可见,学生的思维虽然活跃,但是其理性思维能力依然处在一个欠发展的状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让思维导图以知识框架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思路,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教师想要让学生准确的辨别三角形的种类,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思维导图,首先,以三角形为出发点,以三角形的角为分类依据,分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其次,以三角形的边为分类依据,分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看到三角形时,自主的在脑海中调取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准确的为其进行分类。这样一来,不仅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学习知识,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来说,也是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数学教学,首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氛围中学习;其次,需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借助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思路,从而锻炼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卢永春.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5):84.
        [2]宋洪波,吴江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09):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