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恬
广元市朝天区城区幼儿园628012
摘要:进入到了幼小衔接的阶段,就说明幼儿即将结束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即将踏入小学的大门,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成长的里程碑,也是一个阶段性的转折。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教师应以提升幼儿各项能力为教育教学的重点,而非提前学习小学化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在幼儿的主观意识中,还是行为习惯中,都要为幼儿灌输一种对未来小学生活的憧憬和期待的良好心态,教师可通过主题活动来让幼儿了解小学的生活,同时也可带领幼儿提前去参观小学,体验小学课堂生活,让幼儿对小学不再陌生,从而减缓幼儿的紧张情绪。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教育;策略;
幼儿进入小学后,学习和生活的节奏都会明显加快,随着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在幼小衔接阶段就为幼儿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以此来促进幼儿在小学中的良好发展,让幼儿能够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1、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就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
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在教师的精心照顾下,往往依赖心理比较重,老师帮忙穿衣,喂饭,整理物品早已成为一种习惯,而针对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提升幼儿的劳动技能,首先应培养其自理的能力,教师通过教会幼儿独自吃饭,穿衣,穿鞋,叠被,拉拉链,扣扣子,从而发展到扫地,浇花,整理玩教具,喂养小动物,开垦种植区域等等。教师循序渐进地加大劳动难度,让幼儿逐渐完善劳动技能,提升自理能力。在实施劳动养成计划时,教师应以引导,鼓励为主,以指导、指挥为辅。让幼儿在独自摸索和共同探究中习得劳动经验,这样会比教育教学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和记忆。同时,教师也可通过举办整理书包比赛,叠衣服比赛等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竞争中提升能力,在评比中获得自信,从而达到提高幼儿综合能力的教学效果。
2、培养幼儿秩序感,做一个自律的孩子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教师会培养幼儿的秩序感,比如排队小便、喝水。排队打滑梯、做游戏,排序取书本、领水果……等等,当幼儿进入小学后,秩序感更会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走在教学楼内要右侧通行,不可大声喧哗,进入教室要站排,回答问题要先举手等等;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为幼儿开设有关社交礼仪的小课堂,带领一同学习一些社交礼仪,让幼儿学会自律,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和遵守社会秩序,有一个文明有礼的孩子。
3、促进幼儿的任务意识,让淘气包秒变小班长
幼儿进入到幼小衔接的学习阶段,就意味着幼儿已初步形成了一定思维模式,在进入小学之前,教师因有计划的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让幼儿能够了解自身的使命和职责,特别是对于比较调皮的幼儿,教师应多给予其鼓励,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责任感,形成任务意识,并通过担任小组长,小班长来形成自我鞭策,以此来激励幼儿更好的发展。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口头传达来提升幼儿的记忆能力,让幼儿将教师口头表述的任务转述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以此来提升幼儿的任务意识,让幼儿能够在小学中更好的记录教师传达的各种信息,迅速成为家长和老师的小帮手。
4、体验式学习,小学的生活是这样的
为了让幼儿提前感受小学的生活,幼儿园可组织幼儿到小学校园参观,并与哥哥姐姐一同参与课程体验和课间活动,在哥哥姐姐的指导下,幼儿很快就进入了状态,看着孩子们挺拔的身躯,聚精会神的神态,特别的欣慰和感动,提前让幼儿体验小学的生活能够让幼儿以更饱满的情绪去憧憬小学的生活,同时,教师也应对幼儿进行心理建设,教育幼儿进入了幼小衔接班就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成为他们学习的对象,以此来激励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同时,教师也可开展“我心中的小学”主题活动,让幼儿来谈一谈参观小学后的一些感想和感受,并以美工,建构等形式将自己心中的小学描述出来,以此来加深幼儿对小学的印象。
5、学会分享与合作,好人缘是这样养成的
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的环境相对更加自由,给予幼儿发展和发挥的空间更大了,小学生的大课间通常是在自愿、自由的情况下开展的,为了使幼儿能够在小学的生活中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学生,教师应在幼儿园阶段就让幼儿学会分享与合作,让幼儿体会到友谊的可贵,与人相处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拥有“好人缘”的孩子们,在性格方面大多和蔼可亲,懂得分享,善于合作,所以,教师应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机会来促进幼儿间的合作和分享,例如在进行区角活动时,教师可采取分组的形式,让幼儿进行操作,几个人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幼儿只有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才会更加愿意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人际交往能力也会随之有所提升。
6、家园共育,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家长永远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这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园共育,就是让幼儿教育达到家庭与幼儿园高度一致,教育目标一致的目的,作为准小学生的家长,应时刻以促进幼儿发展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教师应通过家长课堂为家长传递一些先进的幼儿经验和知识,同时也要教育家长,陪伴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孩子即将进入小学,生活即将进入另一个阶段,家长在家中要培养幼儿合理分配时间的好习惯,进入小学后,学校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就应以亲子伴读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同时,家长也应利用周末的时间多带幼儿出去走一走,去看看世界,多为幼儿创造一些结交新朋友的机会,让幼儿能够在父母的陪伴下感受童年快乐的时光。
结束语:幼小衔接工作,更多的是为幼儿建立好进入小学前的心理准备工作,让幼儿能够发自内心的接受即将进入小学的事实,同时,自身的综合能力也达到了升入小学的水平,这才是幼小衔接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蔡秋燕.浅谈幼小衔接的策略[J].读与写,2020,17(20):278.
[2]段亚丽.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优化路径研究[J].学周刊,2020,(24):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