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优化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雍红霞
[导读] 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程内容,
        雍红霞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第三小学755000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来试谈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与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提到传统文化,自然会联想到古诗词这支文学之花,其作为一种文本体裁融于课程教育当中,不仅担负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还兼具对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如何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使小学生能够学会较快地把握一首诗的中心思想,并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这种探索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
        一、创设情境,想象导入
        课堂教学情境是指通过教学手段来创设出贴近实际环境与场所的画面和氛围,其同样能够对人的感官造成刺激,并留下与实际场景相近的印象。创设情境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能够很快地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成。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联系文本内容创设有效的相关情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例如,在《书湖阴先生壁》一文中,诗中写作者去到友人家中做客,前两句写友人家中洁净清幽的环境,以表示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配以庭院内整齐却不乏单调的花木,一幅恬然自得退隐闲居生活图便由此而生。再如,在《江南春》中,该诗仅用了短短四句,便将明媚的江南春光与烟雨蒙蒙的亭台楼阁活灵活现地呈现了出来,这种深邃幽静的意境使得学生能够将诗文与现实联系在一起,从而加深对文中所蕴含思想感情的体会和把握。
        二、寻找诗眼,掌握技巧
        诗眼是诗词的核心,可以说整首诗都是在围绕诗眼所展开,但需要注意的是,诗眼并不是在固定的位置,尽管如此,诗眼仍然是统摄全篇的关键所在。作为反映诗词中心主旨的字眼,其揭示了一首诗的内涵,代表着作者思想感情。那么在教学实践当中,分析诗眼往往是中心环节,也是比较居中的一个环节,其既在情境创设之后,又在深入把握诗词内涵之前,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确定诗眼来掌握到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感情,从而完成对作品整体结构的把握,理清脉络。例如,在《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作为千古名句,一个绿字仿佛将春风赋予了生命和能力,江南春景也因此能够引起人百般地想象。一个字写活了一个场景,但也将作者当时的复杂心境表露了出来。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中政治斗争的日益尖锐和复杂,对于此次的重新入相,王安石产生了顾虑,其实归隐林下才是他的生活理想,因此在路过瓜州之时,看到隔岸景物逐渐消失在朦胧月色之中,才有了“明月何时照我还”之叹。再如,在《题临安邸》中,诗的后两句直写当政者的腐败不堪,以杭汴二州作比,以“游人”暗指朝廷,表现出作者自己当时的激愤之情以及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


        三、诵读强化,获得理解
        高度凝练的语言是诗词给人以不可忘怀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加上其含蓄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千百年来传颂的经典,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正因如此,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古诗词教学首先要从诵读入手,只有读的通顺,才能够进行后续的理解和建构。此外,课堂中的诵读还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相互传递的过程中去感受一字一词一句的内涵,升华思想。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思维及思考能力尚不成熟,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多是依靠模仿来进行学习,而这也成为了他们的一个长项。教师可以利用其这一优点来让学生模仿自己的诵读方式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诗词诵读氛围,并从中观察老师的表情、语气、语速变化,来逐步把握和感受到诗词中所潜藏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知道失去兴趣的学习过程是没有意义的。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聆听和观赏优秀的范读音频或视频来进行模仿,体会他人在咬字和断句等方面的技巧,与此同时教师对诗词中的韵脚要加以强调,使学生加深对诗词组成元素的认识,意识到每一种看似和谐的背后,都是古代文人墨客们流传至今的文学智慧,正是有了这些韵律和凝结诸多含义的字词,才使得简短的几句诗词能够蕴含如此复杂的情感。这也是为什么仅凭几句话就可以营造出一幅要素颇多画面的原因。基于深入把握诗词内涵的教学目标来看,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从诗词的固有结构入手,来通过替换字词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原句的好,以及好在哪里,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创作思维意识和能力也有着积极意义。此外,诵读的关键就在于情感,对待不同作者的作品或者是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都需要结合其生平事迹、成长经历和创作时代背景等方面来进行综合思考。情感的读出需要依托于对作品本身的深入理解,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主题,而不同的主题自然也会夹杂着不同的情感,或是喜悦,或是忧伤。例如,在《示儿》中,该诗作为诗人陆游的绝壁,夹杂了诗人在临终之时对于自己国家的复杂愁绪,诗中既包含了自己毕生的心愿,也能够读出其对于国家大业未竟的遗憾,在此教师则需要告诉学生此诗创作于陆游85岁之时,而当时的陆游已经卧病不起,真切动人的语言无不传达着深厚且强烈的情感,这正是诵读时所需要把握的。
        综上,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由于其内容和含义的不同,使得义务教育各阶段都能够有符合学生学习的文本,诗词本身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成长、想象力激发以及道德情感等方面的提高均有着积极意义。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探寻一个真正适合学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是极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程金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式的探究分析与策略[J].中华辞赋,2018(12):77-78.
        [2]沈涛.小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诵读指导的有效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8(A4):56.
        [3]刘雨龙.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8(A5):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