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第三中学750100
摘要: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阶段,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认知,并且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致使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而随着新课标不断的发展与深入,针对当前这一教学情况,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利用全新的教学形式来改善传统教学留下的弊端,确保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与起点,其不仅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学生进行其他科目学习的重要前提,致使我国当前教育领域非常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加强学生语文学习意识,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面,笔者就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留下的弊端以及改革策略进行阐述与探讨。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阶段,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将语文相关重难点知识内容进行单一的灌输式讲解,让学生进行机械式的记忆,语文教学一切以提高学生语文分数成绩为主进行开展,而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则一直处于被动式的学习状况,这种学习状态所衍生出的学习方法,也仅有死记硬背,致使学生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学生对于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知也不够深刻。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只能逐渐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并且其教学价值也难以得到突出和发挥。
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一)改革教学内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等教学方式,发挥其直观性、引导性、丰富性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直观体验,使学生可以融入到教学情境中进行相应语文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以此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所遗留下的枯燥、乏味课堂氛围弊端,促使学生进入到高效的语文课堂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法,将信息技术与教材文章进行有效整合。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结合文章内容搜寻相关的教学视频,将文中描绘的济南冬天景色、特征、特点都融入在教学视频中,利用其直观性、生动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文章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以及语文知识视野,致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进行相应课文内容的学习。另外,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突出自身引导者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配合教学视频进行同步讲解,完善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在创作时的思想情感,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还能最大限度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效形成。
(二)转变教学观念,体现学生价值
在新课标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综合能力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切实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自身则要作为辅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以此来突出语文教学以及学生的价值,确保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首先,教师就可以提出具有引导性的课前导入问题:本篇文章真的是在写作者对秋天的思念之情么?利用简单并且直接的问题来引发出学生的阅读欲望,致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自然的进入到阅读环节中,加强学生的阅读意识,然后,在学生阅读结束并且回答完课前问题时,教师在继续提出相对针对性的问题:文章作者为何会产生懊悔之情?文中哪些语句突出了作者母亲对作者的爱?作者以北海看菊花为中心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利用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进行更为深刻的再次阅读,促使学生意识到细腻阅读的重要性,并使学生感受到了文章所蕴含的浓厚情感,从而以此激发出了学生对于文章阅读的兴趣,使得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与加强。
(二)创学新课堂教情境,用真情引领学生
在初中阶段,兴趣不仅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更是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额外的重要,而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由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爱上语文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木兰诗”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将文章故事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影片掌握文章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并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讲解,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促进师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时,一定要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所滞留的弊端,并针对这些弊端不断的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确保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世璧.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中的体现--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思想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