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宋颖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宋颖
        河北省承德市水泉沟镇狮子园学校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也取得了良好的反响。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这两方面入手,就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教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单一的、固定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如今小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小学教师应努力跟进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保障。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围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一直深受教育者们的关心和重视。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从教师方面来看,部分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领导者,教师自身的语文专业素养对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语文专业素养,不仅仅是指教师对语文专业知识的掌握,还包括教师对语文教育、小学生心理教育、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掌握和了解。只有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高效、高质开展提供一定的保障。但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比较陈旧,缺乏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比较落后,因此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此外,部分教师的教学准备不是很充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非常地简单,从而会导致教师在心理上降低对语文教学准备活动的重视。在语文备课环节中,部分教师只是参考一下教案书,简单地了解一下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即可。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很容易照本宣科,并出现无效的教学环节,这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阻碍了课堂效率的提升。
        从小学生方面来看,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不足。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因此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只要掌握了基础的语文知识就足够了,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都非常地浅显,不能充分地理解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含义。部分学生也没有认识到学习语文的意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与语文的深入学习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小学生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学习意愿对其语文学习成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小学语文的知识比较浅显,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阅读、写作仍然有很大的难度。又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会产生比较大的畏难情绪,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越来越低。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顺利的开始,才能推动事情的继续发展。导入环节作为教学活动的第一步,虽然只有三五分钟的时间,但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从课下休息的状态转换成学习的状态,还可以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之中。
        基于此,我们教师应对教学导入环节引起重视。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悬念情境等等。这其中,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导入情境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找春天》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春节刚刚过去了,这意味着哪个季节来了?”学生们纷纷回答“春天”,笔者继续引导道“是呀,漫长的、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了!瞧,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了,可爱的小动物们蹦蹦跳跳地跑出来,五颜六色的野花在山坡上绽放着笑脸,孩子们也笑着奔跑出来,享受明媚的春光。”笔者一边说一边播放春意盎然的春光图,由此笔者请学生们回答“我们都学过哪些或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呢?”通过欣赏图片来导入教学内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都十分高涨。
        2.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有限的,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是无限的,教材中现有的内容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如今学生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地延展教材中的内容。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节选)》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给学生们播放了《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男儿当自强》等歌曲,并引导学生们交流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们明白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接着笔者又给学生们简单介绍了本篇课文的作者梁启超,并详细分析了本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即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非常严重的背景下,梁启超先生写下了本篇课文。通过介绍文章的背景资料,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3.突破教学难点,构建高效课堂
        语文学科虽然不像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有些内容理解起来仍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因此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始终难以突破。
        鉴于此,我们教师应转换我们的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认知,探寻化难为易的教学方法。而信息技术具有直观、形象、可视化等特征,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突进,也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例如,在教学《夏天里盼成长》这篇课文时,课文的重难点就是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时万物长大的时期?”因此笔者从夏季植物生长很的现象快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们快速进入文本学习之中。其次笔者用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由此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展开了详细的讨论,进而顺利突破了本文的难点。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也大大地优化了课上的学习效率。
        4.丰富作业形式,优化作业效果
        课后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延续,是学生自主学习、巩固语文基础的重要过程。但从目前的语文作业效果来看,很多学生的作业完成程度都不是很高。千篇一律的作业形式不仅打击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不能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
        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丰富课后作业的形式,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程度,从而优化课后作业的完成效果。例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时,学生们对于实词和虚词这部分内容理解得还不是很透彻。因此笔者以“实词和虚词”为主题给学生们制作了微课视频,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什么是实词?什么是虚词?文中出现了哪些实词?虚哪些词?怎样更好地翻译实词?之后笔者将微课视频分享给学生,请学生们结合视频来完成本课的作业,如此一来,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得语文课堂迸发蓬勃的生机。由此出发,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今后的语文工作实践中,笔者将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作进一步探究,以促进笔者语文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边菁玉.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J].学周刊,2018-07-25.
        [2]张艳玲;周慧.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路径探讨[J].中小学电教(教学)2019-11-20.
        [3]徐海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1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