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冲冲
江西省上饶市教育局直属小学
摘要:主题阅读是课标教材的建构思路,它通过一定数量的、具有关联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在不断地对相关文本阅读和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主题阅读教学就是基于这种思路,把阅读教学的视野灵活地与课堂结合起来,将阅读教学内设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充分重视个体体验,在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中,重过程、重生成、重理解,最终实现通过主题形式建构开放的语文阅读立体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近年来,我国关于儿童阅读状况的调查表明,儿童学习成绩越好,阅读习惯越好,阅读时间越长;相反,儿童学习成绩越差,阅读时间越短,阅读习惯越不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只有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能形成高效自觉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当代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特征
课外阅读活动明确,目的专一,统一性强,这些都是“主题阅读”的优点。学生当学到某一个课题时,结合相应的课外阅读主题进一步进行阅读。每一个学期教师可以将该学期确立一个或几个主题,主题的确立并不是漫无目的,而是以教材为基础,是对教材的拓展。因此,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等重要。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二、主题阅读的价值体现与意义
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所以,主题阅读也相应的配有一个同样的阅读主题。这正是体现了主题阅读 “来源于教材,服务教材”的编写思想。如,人教版第11册教科书,以教材为本设置了八部分内容,这包括: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这就有利于在课题开展中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炼出阅读主题,并渗透到课堂中去,对课外阅读加以引导,使之真正能服务于课内阅读,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因此要使小学语文阅读更上一层楼,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由教科书逐步向课外阅读过渡、变应试教育为塑造人格、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就应当大力开展小学生主题阅读实践研究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开发语文教育的资源,“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
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抓好基础学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分阶段达标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因此,我们都在努力试图构建阅读教学的新模式,特别是在学科间融合,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课程形式上在不断地摸索着,努力着,但是,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尚未从阅读教材资源的开发、阅读评价方式的改革方面去深入、系统地触及阅读教学改革最本质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实践与研究”是有研究价值的。
三、小学开展主题式阅读的教学策略
1.笔记式阅读:丰厚阅读积累,优化阅读结构
2.批注式阅读:关注阅读细节,品味文字精美
在阅读中做记号,不仅可以留下自己阅读时思维的印痕,还能记录自己的读后感受和收获,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画、注、批”不仅是用眼睛读书,还是将心、脑、手有机结合在一起,记录读者的所感所思、独特见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课文批注,就是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疑、所悟、所得等,简明扼要地写在文本相应的空白处。学生的批注是课堂生成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能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真切对话的桥梁。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批注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提炼体会的观点,然后按各种方法的要求进行表达。批注的方法因文章的体裁而异。
3.互动式阅读:共享阅读成果,分享阅读快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五步阅读教学法,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互动式主题阅读。第一步:阅读文章,用心与文字沟通和交流,可选择必要的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字词,勾画自己喜欢或者是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批注自己的独特体会和理解。第二步:组内交流,对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进行推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小组选择一篇文章,准备全班汇报;小组汇报后学生评价,质疑。第三步:利用工具书解决文章中的字、词,然后采用略读的方式诵读内容较浅的诗篇;用精读的方式去诵读和品味含义深刻的诗篇,做下批注;对于喜欢的诗篇大声地诵读。小组内先按三步自己诵读解决,并提出质疑。第四步: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展示背诵、展示理解、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再加以适当的补充、提升。
4.读写式阅读:探索以读促写,实施读写联动
理解是阅读的目的,而写作则注重于表达。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阅读为写作提供了素材,是基础。因此,在进行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时,要从最简单的理解层面上升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兼顾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提高,尤其是更加注重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在主题阅读的基础上,探索以读促写,实施读写联动。(1)仿写。经典的文章中的写作表达方法应值得借鉴。老师们要求学生通过写作,模仿,运用经典文章的经典表达方法,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2)填写。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教材,省略部分内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思考省去了哪些内容,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再与原文进行对照,这对于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极为有利。(3)续写。根据文章的结尾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续写,使文章变得更加完整,或者让故事更加充实。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主编
3.《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 上海教育出版社 詹丹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