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树赟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256606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活动的大力实施,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至关重要,本文即从初中数学学科的日常教学工作入手,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创新完善展开细致探究,提出相应的看法,以供广大读者阅读借鉴。
关键词:课堂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品质;教学创新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再加上其本身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框架较为复杂,许多知识点学生学起来都需要足够的思维逻辑能力,这难免会使其感到吃力,教师如果不能及时的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很可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灵活展开数学授课,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师生良好配合,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于分散,不成体系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了解,将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诸在课堂知识点的授课中,但却没有及时了解和关切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此外,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普遍缺乏整体观念,知识点讲授中过于分散,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和沟通,从而导致学生很难及时快速的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逻辑性,初中阶段的较多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并不十分接地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初中生学习的难度,许多学生尚未发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就先萌生出抵触抗拒心理,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的养成,长此以往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有效性也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二、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措施探究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尝试合作化教学方式
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首先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转变传统的授课习惯,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合作探究教学与其他授课方式相结合,贯彻落实新课标教育理念,针对初中生群体的特殊性展开针对化授课,提高教学的合理性与适配度。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应当开始学会适度的放手,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应当采用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与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和思考空间,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通过微课教学创新授课形式
微课教学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所出现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一种新型授课方式。他给众多一线教师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途径,也有效地丰富了授课内容,同时也降低了教师的授课压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教学也同样拥有广阔的实用空间。比如在圆这一章节的授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进行针对化的教学,一来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快速的理解教材内容,二来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讲解,避免出现教学盲区。比如圆与直线的关系,再比如内心和外心,圆心角等等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微课件进行更加细致的展示和讲解,学生通过这样的微课件的学习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有效保障教师的教学进度,具有很好的教学促进作用。
(三)课堂内外联动教学
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内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课下学习的关注和指导。就是可以通过微信群或者qq群的方式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联通,这样能够保障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长期性。比如在进行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等的教学时,这些知识点都是重难点,尤其需要多加练习和巩固,因此在课堂学习之外,学生也要注意运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之后,可以将课后复习任务发至聊天群中,学生回家之后进行巩固练习,并将练习效果及时反馈到群组中,从而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实现线上的答疑解惑,让学生的疑惑快速得到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意对自身教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转换,不要一味地遵循传统的方式,而是应当与时俱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解析新课标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实际授课活动进行创新和完善,在数学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尤其要在日常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通过微课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拉进师生距离,打消学生顾虑,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小林.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甘肃教育,2018(15).
[2] 王晓丹.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 2017(8):137-138.
[3]刘春艳.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J]. 消费导刊,2014,(12).
[4]张德保.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与感悟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