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道达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新田坡小学 525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主要是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更好的将新课程素质教育理念得到贯彻,应该对学生和教材进行积极的研究,对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行关注,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进行关心,以此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显,以此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能帮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因此,构建高效课堂成为了教师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高效课堂指的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获得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将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充分利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为学生构建高效数学课堂,需要采取导入艺术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较高的热情,并且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例如,在进行最小公倍数教学的时候,我们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情景设计的模式来完成课堂导入。一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情景的设计:“在浩瀚无边的大海边,有一个美丽的小渔村,在村里住着两位具有较高打渔本领的兄弟。他们每年从四月2日开始打渔,且遵循哥哥连续打渔4天休息1天,弟弟连续打渔6天休息1天的规律,这时候来了一位远方的客人,想在两兄弟都休息的日子来向他们请教打渔的经验,但是他不知道在哪个日子去拜访两兄弟才能同时遇到他们,请同学们帮这位客人选一下拜访日期。”然后,该教师在这个时候就采用多媒体在投影仪上将四月份的日历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两兄弟都休息的日子。这样的课堂导入模式,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创设教学情境,构建高效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相矛盾的,小学生思考问题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却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难度。对此,我们教师如想要构建高效课堂,必须解决这一首要问题。情境教学法的特点就是直观、生动,创设情境能够起到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能够很好地化解学生思维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应被教师充分利用。我曾在教学“比的认识”一课时,出示了一袋学生们每天都喝的牛奶并提问:“这袋牛奶上写着水与牛奶的比例是3:7,那么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呢?”由于引用了学生们在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物品,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讨论的兴趣,纷纷发言,这时我趁热打铁,又提出:“现在牛奶的制作工厂想要配置500升的牛奶,现在工厂各需要多少升的牛奶和水呢?”学生们有了之前的讨论基础,在计算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也轻松了许多。这时我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并由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我对每一组的结论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他们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每个学生都在兴趣的引导下,充分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不需要教师过多的监督,就能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
三、突出主体地位,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的,我们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过去,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方面讲解展开的,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能力也得不到锻炼,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的。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教师必须要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化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充分突显出学生课堂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新课改中大力提倡的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数学教学,对于学生高效掌握知识以及增强社会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到“圆”的相关知识点时,我并没有先入为主的讲解圆的概念,而是先将学生划分成为不同小组,让他们各自利用自己手中现有的工具来画出一个标准的圆,看看哪个组能够找到更多的画法。一些学生首先用圆规画,随后用尺子,从同一点出发,画出多条半径,再将直径的顶点相连接,便成为了一个圆,但由于学生画出的半径数量较少,画出的圆并不标准。还有的学生将细绳子绑在铅笔上,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的铅笔划一圈。还有的学生保持绳子和笔的不动,直接将画图本旋转,也能得到一个圆。在整个活动中,没有我的指导和说教,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加强,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调动,此时我引入了圆的教学,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图文并茂、信息丰富等特点,不仅能够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示,还能扩充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教学材料。这很好地弥补了数学抽象性较强的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是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设备。例如在教学到“角的度量”相关内容时,我没有让学生通过在课本中画角来认识角,而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角进行了动态的展示,让学生在角度数大小和边长长短的不断变化中了解角的特点。我为同学们展示了两个角度相同,但边长不同的角,让他们说一说那个角更大,学生们在边长的影响下,都认为边长较长的角角度较大,此时我通过操作计算机,使两个角重合,这时学生会发现,两个角的角度大小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直观的演示,学生们对影响角度大小的因素快速理解了,同时也节省了我在黑板上画图的时间,课堂中的45分钟获得了充分利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
五、通过生活化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数学,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是让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体现其具体的应用和价值。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引入一些实例,加强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例如在低年级数学教学阶段,在教学二或三位数的加减法时,我们可以将计算题变为购物类的应用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找零的钱数和购物的钱数来获得答案,这样就能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找到运算的捷径。可出题:一支钢笔5元钱,如让你作为班级的代表为本班45名同学购买钢笔,应带多少钱呢?或老师现在需要帮同学们买35本练习册,共花费了525元,老师给了售货员600元,售货员应找零多少钱呢?这样一来便将计算题变成了生活中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他们解题的难度。
总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出更新的教学手段,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以素质培养为目标,使数学教学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晨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下),2014(5).
[2]赵艳辉.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J].中国培训,2015(12X).
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YQJK4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