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教学法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李晓红
[导读] “教育回归生活”作为当代教育界的热点
        李晓红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中心路小学  467000
                
        摘要:“教育回归生活”作为当代教育界的热点,我们一线教师当然需要加以重视,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探索出更多有效的策略,确保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是时代的要求,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必须将其落到实处。为此,本人理论联系实际,从多方面着手,就此问题展开了分析,给出了几点参考策略,希望能够对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展开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相关案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教师在实际展开教育实践活动时,应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而且也能够让学生看到学习生活的价值、意义和魅力,有助于更优质数学学习效果的获得。
        一、采撷生活素材,发挥学习主动
        生活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资源,因此,我们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时,要树立将实际生活与数学教学相联系的意识,自觉地去探索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大大地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拉近了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引导学生树立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难题的意识,形成了数学思维,这对于学生获得更优质数学学习效果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我在教学生研究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时,就让学生收集爸爸妈妈在生活中购买衣服、食品、用品等物品的一些收据、发票,让学生从发票的信息入手,来探索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又如,在教学学生练习大数的读法时,就让学生从座机、手机的电话号码着手来练习……总之,会有意识的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最终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收获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情境教学法因其能够有效的结合音乐、视频、文字等多种资源,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重感官,让学生感官联动,有着非常多的变式等特点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青睐。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此基础上融入更多的生活资源、生活素材,事实证明,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积极性的提高,从而达到印象深刻的理想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在实际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根据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些有价值的生活情境,以促进更优质数学学习效果的取得。
        例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让学生对“相向”“相背”“相对”等概念有更准确的理解,避免做题中出现混淆,就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通过表演“相向”“相背”“相对”这三个概念,来达到印象深刻的理解效果。又如,在展开连乘应用题的练习中,就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爷爷的药瓶上写着“100 mg*100片”,医生叮嘱每天吃三次,每次吃300 mg,一个疗程是十天,那这一瓶药够爷爷吃吗?这样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
        三、布置生活作业,促进多元发展
        作业是教育实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减压增质”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改变之前留更多的作业题,进行题海战术训练的作业方式,而是能够为学生布置一些充满生活气息、形式多变的作业,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而且在实际完成生活化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交际沟通、问题解决、知识应用、探索等多项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可以说能够在“温故”的同时收获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生的多元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完“折现统计图”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会画折现统计图,并能够从折现统计图中找到更多的信息,会看会用折现统计图。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实践作业:回顾上一周天气的变化,统计接下来一周的气温,并给出合理的穿衣出行建议。在统计未来一周天气的时候,自然会帮助学生温习画折现统计图的知识,在给出穿衣出行建议的时候,学生自然会分析折现统计图。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温故了旧知,也看到了生活和数学的关系,使得学生画图、看图、用图等多项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
        总的来说,在我国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学生活化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师也在试图改变以往教育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的融入一些策略和方法来确保这一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但效果与预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需要更多的教师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分析、总结和提高。本文所做的分析不够全面,给出的采撷生活素材,发挥学习主动;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习效率;布置生活作业,促进多元发展仅是一己之见,在日后的教学中还会继续为之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郑毓信. 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 2008, 000(005):36-40.
        [2]刘志平, 刘美凤, 吕巾娇.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 2010, 000(002):84-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