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如何“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江维钦
[导读] 探究”是广东省湛江市新一轮课改提出的“自主学习
        江维钦
        广东省廉江市第五小学 广东 湛江 524400
        “探究”是广东省湛江市新一轮课改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训练检测”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当前传统教育、应试教育过渡到创新教育的必经之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自主探究模式侧重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释放,为学生想象提供自由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下面浅谈我试行“探究”性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激趣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能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所学的知识,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我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引导学生探究多媒体课件上分别出示一支圆柱形和圆锥形的冰淇淋。启发学生:夏天来了,天气炎热,老师真想买一支冰淇淋,一种是圆柱形的每支2元,一种是圆锥形的每支0.7元,老师买哪种合适呢?学生思考片刻,争论不休。有的学生说买圆柱形的,量多;有的学生说买圆锥形的,便宜;有的学生说他们都不对,圆锥形的冰淇淋可能大也可能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必须要学习圆锥的体积,从而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新知识中去。
        二、设疑探究
        教学离不开设疑,设疑是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能力的突破口。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所以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设疑是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基础。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是当前教学的发展趋势。

        以设疑,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做到不唯书,不唯师。教师要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学生只有掌握开启学习创造之门的锁匙,才能真正自由地进入学习和创新的殿堂,使学生养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练习探究
        教师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好方法。
        应试教育阻碍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堵塞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渠道,扼抑了学生创新的天赋,因而出现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探索搭起一座桥梁。允许学生有独特的见解,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对于学生来说将会终身受益。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我设计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究。在打谷场上,张大伯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稻谷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这堆稻谷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张大伯打算把堆稻谷运到市场去卖,下面是四种不同车型的价目表,请同学们帮张大伯当参谋,选择哪种车型更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计算出圆锥的体积是5.024立方米后,有的学生说,选C车型,因为刚好一辆车运完,较方便;有的学生说选B车型,因为B车型刚好两辆车运完,而且便宜,张大伯挣钱不容易;有的学生说,如果道路比较窄的话,我建议选A车型……
        以设计,给学生创设了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究,思考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使课堂真正活起来,使书本知识得到延伸和活用。
        四、合作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一种模式。对于比较难解决问题,可通过合作的学习方式,讨论、探究,从中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互相学习、共同合作,集思广益的良好习惯,形成共同探索、团结协作的学风。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的技巧,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形成和人格完美的实现大有裨益。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后,提供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测量鸡蛋的体积。这样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学习兴趣浓,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效果好。真可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同时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冲破只会计算规则图形的体积的局限,使学生会用,善用,活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五、课外探究
        当今的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毕竟有限,大量的知识和技能都要到社会上通过自己的摸索才能形成。因此,学习书本知识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应用于工作和实践,服务于社会。如果只注重课内知识的传授,忽视课外实践探究,那是纸上谈兵。因此,课外实践探究是课内知识的延伸,从课内走出课外,从理论到实践,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教学《利息》一课,让学生到当地银行或信用社调查:教学《圆的周长》,让学生测量树干的周长并求直径:教学《比例尺》,让学生到学校墙壁上测量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的图上距离,再根据图上的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通过以上课外实践,自主探究,学生就会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在身边,从而更加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既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乐趣,又使学生养成勇于课外探究,勇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总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走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包办和主宰的误区,改变了师生的角色,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