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胡万庆
[导读] 班级是学生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
        胡万庆
        云南省宣威市宝山镇第一中学 云南 宣威  655405
        摘要:班级是学生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优良的班级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班主任不断探索并创新班级管理的形式与方法,并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给他们提供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空间和机会,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适时地指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注重向学生渗透德育,使学生受到优良思想的深刻感染,从而促进初中生精神世界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目前,仍有大部分班主任采取死板、专制的班级管理模式,总是包揽班级中的一切事务,过于突出自身的“管”,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没有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空间和机会,这种独断的班级管理阻碍了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笔者综合初中生发展的总体规律,在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初中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作为班主任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管理原则,将以往独断、权威、专制的角色向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有效转变,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班级管理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中心,让他们为班级的一切事务尽一份力,以此来增强初中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意识,并增强他们的主体体验。因此,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交给学生一些管理的权利,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班级事务出谋划策,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而且还有利于锻炼初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例如,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班级在纪律、卫生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公约或条例,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集思广益,有的制定了教室内和走廊外卫生的条约,有的增设了课间纪律的条例等等,充分地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班主任还可以拓展自主管理的渠道和空间,把组织班会课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策划班会活动的方案,在此过程中有利于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才能,同时锻炼其自主组织活动的能力,逐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以关注心理健康为前提,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由于家庭过高的期望、学校过重的课业导致初中生厌学甚至弃学,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引起了教育者的关注。

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做一位“有心人”,及时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以发现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的困惑或疑虑,通过耐心地引导来消除未来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因此,班主任要以关注心理健康为前提,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班主任开展了“积极情绪体验”的活动,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故事:路易斯曾因为一只弱小的苍蝇而影响了一场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因为恼怒失去理智和冷静,不小心失去一次击球的机会,与冠军失之交臂,选择了死亡。让学生知道不良的情绪容易让人变得冲动、,造成不好的后果,所以必须用乐观、积极的情绪来对待一切。在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鼓励他们会去跑跑步、唱唱歌或向好朋友倾诉;在学生对某个人某件事愤怒时,引导他们先不想这件事,到户外走一走、听听音乐……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来增强班级管理的实际效果,使其保持健康、积极、正向的心理状态。
        三、以实施德育教育为依托,指明发展方向提升素养
        实施德育也是班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有效的德育教育对于提升初中生的道德素养有着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班主任要寻求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渗透德育,可以从班级文化方面入手,引领学生学习先进的德育思想,使其受到优良文化的深刻感染,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品质。因此,班主任要以实施德育教育为依托,不仅要关注本班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更重要的是注重他们道德修养的形成,通过坚持不懈的德育教育来规范学生今后的一言一行,指明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例如,班主任引导本班学生每天花三五分钟的时间对《了凡四训》进行诵读,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思想的深刻感染,逐步掌握作品的精髓思想——要经常说“我错了”和“没关系”,在犯错误或惹别人生气时要勇于承认,当同伴惹自己生气时要学会体谅,保持平和的心态;要经常想着“我帮你”,主动为其他同伴以及班级做些事情,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通过每天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修身养性,指明今后的发展方向,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道德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班主任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良好的班级环境,充分地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能力的特点,通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关注心理健康为前提”和“以实施德育教育为依托”来优化班级管理的整体效果,使学生的身心和精神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最终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刘楚琴.对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交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73.
        [2]张含,孟伟伟.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