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侯典超、姬胜利
[导读] 随着初中学生年龄的增加,学生的心理活动也越发地频繁
       侯典超、姬胜利
        宁阳县实验中学  山东省 泰安市271400
        摘要:随着初中学生年龄的增加,学生的心理活动也越发地频繁,这导致学生极易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并且由于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中学生对于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形成明确的认知概念,这使得学生难以正视自身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地解决心理问题,使得这一系列心理问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造成一定的隐患。在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教师应该首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积极意义分析工作,以此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意义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根据学生实际心理健康情况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教育策略辅助学生更加明晰心理健康概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合理的教育环境。在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应同样及时地认识到初中学生正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并制定出与初中学生相适应的教育策略辅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为此教师在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应该首先做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为自身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可行的理论方向。
一、协调学生积极学习状态
        初中学生面临着比之以往更为严峻的学习形势以及更多学习科目所带来更多的学习任务,其较为稚嫩的心理极易因为骤然增速的学习节奏而产生学习压力。学习压力的产生极易引发学生产生的自卑、消极学习等心理情绪,促使学生形成消极的学习状态,导致学习成绩得到大幅度的下滑。因此在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压力的来源,使其能够正视学习压力并解决消极学习心理问题,能够使学生协调好自身的学习状态,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开展更加高效率的学习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在初中的班级管理实践中通过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消极学习等不良问题,并及时地根据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压力问题与学生展开相关的交流。在教师专业性的帮助与指导下,学生能够初步明确学习压力这一心理问题概念,并相对清晰地总结出近期学习过程中消极情绪的来源,进而在与教师的主动沟通与交流中得到学习压力的问题的解决。

通过教师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学习心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以此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促成初中和谐班级集体
        和谐的班集体是需要联系班级中的每个个人所建成,通过和谐友爱班集环境的构建,往往能够为初中学生的学习、实践等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然而由于以往班主任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学生常常因为心理问题的积压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出现消极的情绪,不利于个体之间联系性的增强。因此通过班主任教师对班级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加强开展,能够使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并以更加和谐的心理状态面对其他班级个体,实现对班级个体的协调,促成和谐班级体的建立。
例如教师在初中班级的建设过程中为了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心理交流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抒发自己的心理郁结,并在同学的出谋划策之下疏导心理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极大的缓解,学生还能够在互相倾诉、互相沟通、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强化彼此之间的联系性,进而使其能够在更加平和的心理状态下更加友好地面对班级中每个学生个体,并在学生的相互联系下实现班级凝聚力的增强,促成和谐班级的建立。
三、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使初中学生切实地具备疏导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极大的推动力量。只有使初中学生真正地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学生才能在未来的日常生活中自主解决心理问题,使其能够终身维护自身心理的健康成长。
例如在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之外,还可以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科学手段。通过理论教育环节的学习与接受引导,学生能够系统地建立起对心理问题的正确认知结构,并且掌握一系列可行的、可以自主实施的心理问题疏导方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开展,学生能够切实地具备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心理问题、自主解决心理问题的相关方法,这使得学生能够及时地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实现心理环境的长久维护,助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还能使学生以更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日常生活、班级实践中去,辅助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所做的分析,教师能够在此基础上更有方向地选择符合教育意义的策略,创设合理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月.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班级管理的研究[J].散文百家,2018(8).
[2]徐仲青.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