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开展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白盛洁
[导读] 新课改后,小学美术教学正在积极地向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做转变。
        白盛洁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金山镇小学  651299
        摘要:新课改后,小学美术教学正在积极地向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做转变。因此,课堂教学策略也要随之发生改变。在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美术教学目标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课改;开展;策略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常常把美术教学定义为“副科”,认为美术学习可有可无。其实不然。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实现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美术学习的启蒙阶段,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真正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美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多媒体教学
        小学生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创造事物,这会让他们内心产生强烈的成功体验,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然而,小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美术创作技巧,时常在进行动手操作时陷入僵局,这会让学生的动手操作热情大受打击。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给学生播放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动手操作欲望。之后,再利用多媒体进行手工教学,将具体的操作步骤呈现给学生,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一件手工艺品。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会逐渐增强了。
        例如,在学习《蔬果的联想》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首先利用视频给学生展示许多用形状奇特的蔬果组成的艺术造型,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开拓了学生的美术视野,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之后,我重点展示“青蛙与荷叶”的制作方法,让学生跟着步骤利用手头上的蔬果进行手工艺品的制作,从而促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组织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这时,小学美术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帮助实现优差互补。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之间合作共同完成一件美术作品,并让学生讲述作品制作的过程,这样不仅让全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还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欲望。
        例如,在学习《剪纸故事》这部分内容时,我就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课上,我再教给了学生剪纸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后,让学生根据图中风筝的样子来制作风筝剪纸。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互帮互助,很快合作完成了美术作品。之后,我还让小组上台展示作品,并讲述制作过程,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重视美术欣赏
        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美术技法的教学与美学欣赏结合起来,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渗透技法的分析和实践,从而让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不同美术技法产生的审美效果,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家乡的古建筑》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我国不同地区具有特色的古建筑,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将爱家乡的情感融入于课堂教学中。首先,我给学生展示了苏州园林、皖南古民居以及陕西窑洞等具有特色的古民居建筑。

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结合起来,深入理解这些古建筑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我国各地区独特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爱。之后,我再让学生想一想家乡有哪些独具特色的古建筑,它们中间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如此一来,随着学生对家乡古建筑认识的逐渐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变得更加浓厚了。
        (二)重视想象和联想
        美术欣赏更深层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现象认识到美术的内涵和本质。因此,想象和联想是美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进行想象,并带领学生之间进行观点的交流和分享,从而促使学生不断加深对美术作品的解读能力,显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学习《恐龙世界》这部分内容时,我就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小学生对恐龙话题十分感兴趣,而且他们通过观看恐龙绘本,阅读课外书籍获得了丰富的恐龙知识。于是,在课堂上,我就引导学生先通过谈恐龙来进一步加深对恐龙的认识。接着,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自己喜欢的恐龙生活作品。最后,我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了展示,并邀请学生讲述自己的作品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尊重差异发展个性
        教学的艺术在于启发,而引导本身就是教师启发教育的一种表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在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要看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还要认识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势,积极地采取有效策略让学生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展示,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在教学中,我通过认真观察发现,有的学生耐心差,画画的时候很粗心,速度很快,寥寥几笔就完成了。但是当我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他的美术作品时,我发现了他的优点,比如颜色搭配鲜明、大胆,用粗线条表现出了大场景,等等。而有的学生虽然画画很慢,但是他们很细心,在描绘细节时要更加用心,能更大程度地还原美术形象。还有的学生思维跳跃性强,表达能力很强,等等。对此,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既学会了扬长避短,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特长,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自然创新能力也就提高了。
        (二)细心观察生活
        生活是美术创作的灵感源泉。要想让学生摆脱人云亦云,拥有自己独特的表现视角,小学美术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习惯观察。在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天地,让学生去观察活生生的事物,并比一比谁能观察到更多别人发现不了的秘密,从而促使学生逐渐养成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能够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美。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进行美术创作,自然就能创作出视角新颖、别具风格的美术作品。
        例如,在学习《留住秋天》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到校园中,让学生仔细地观察秋天的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去发现秋天校园中独特的美景。我还让学生挑选一些形状特殊、颜色各异的树叶以及其他物品作为美术创作的原材料。观察接受后,我让学生都说一说你发现了秋天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美景,想不想把秋天永远地留在我们身边。之后,我带领学生运用捡到的树叶以及美术工具进行美术创作,促使学生能够从更加新颖、独特的角度去表现秋天的美,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要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己任,积极借助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从多种渠道入手,并积极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实现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冯海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7(8).
        [2] 朱永.提升美学素养构建美感课堂[J].美术教育研究,2018(08):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