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妥甸中学 云南省楚雄州 675100
摘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五法”,其具体方法包括“读”、“思”、“议”、“讲”、“练”五种方法。“五法”结合了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宗旨。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五法
“读”。“读”是使学生对所授新课内容有个通盘了解,产生轮廓性印象。但读不能只是在课堂上,应该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自读和课后自学。读也不是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而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无论是课前预习,课堂自读和课后自学,都有要求,都有目的。
课前预习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自己先主动学习新知识,做出自己的解答。然后还可以自己先划出重难点、提出有疑惑的问题、解决书上的习题等。注意课前预习的量不宜多,难度不宜大。课前预习是要学生先做好准备,随后,带着预习结果听课。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武汉二桥中学阳光课堂“一二四”教学模式等诸多教学模式都特别注重预习。实践证明,有备而来的主动接受知识效果明显的优于没有预习的被动接受知识。
课堂自读这一环节之前,要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投影或写在黑板上,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的放矢。课堂自读主要是让学生迅速全面地认识一下教材,对教材有个轮廓性印象。在读中把课文的重点与非重点联系起来,在读中领会课文思想,并从中得到教育,通过读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在历史教材编写的一个优点是图文并茂、补充材料内容多,这些东西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讲述。朗读与默读相结合,随时抽某组或某个同学朗读,可提高读的效果,再者,朗读也可消除错字、不认识的字、难懂的词,可以通过朗读解决。实践证明,这种读法,既有学生活动,又有教师抽查,学生没有“走思”的。如当一个组的同学读完一段后,紧接着叫起一名学生来读,要是他未认真看书,走一点思也没法接茬。因此,就是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也一样跟着学,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抽查他。这样就能够做到把握全班学生学习底码,赶着后进生走,没有肯掉队的。属于重点的地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齐读并进行勾画。
课后自读就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补充一些形式多样的问题,如写小论文、调查当地历史地理的变迁、收集历史老照片,上网查询和课本内容相关的资料等。这样既寓教于乐,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思”。“思”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层层推进、向教学目标靠近的诱导性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的独立思考,在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提示的问题,归纳总结。“思”主要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历史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式。通过思,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反复思考中达到记忆消化,解决重点,难点。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左顾右盼,教师就要及时的指出来。
“思”可以说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头戏,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吃透教材。在问题的设置上要讲究科学,紧扣目标、层层推进,难度要适中,并且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时,其中有几个问题是这样设置的,“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分别住什么样的房子?为什么要住这样的房子?”“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分别种植什么庄稼?他们为什么会选择种这些庄稼?”这样的问题一提出来马上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问题又紧扣目标。
“议”。“议”是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并肩携手,解决学生一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要组织学生议论。。这是发挥教与学两个环节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将一节课推向高潮的关键。通过议论,学习成绩好的可以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进步。在讨论中,根据情况,教师要适时请各组代表发表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要给予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对学生的发言也予以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议”这一方法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对学生而言,课堂讨论或辩论调动了其不断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其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了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当然也丰富了课堂气氛。
通过“议”之后大部分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只有一小部分留下来由教师解决。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或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都可以展开讨论。教师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听取议论,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引导下一步教学。
“讲”。“讲”即教师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给以解决,并对课文做概括性的讲解,使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联系起来,做出小结。在讲解中,力求语言简练准确,板书、图片等都要精心设计,教师讲的一般必须让学生作为重点记住,起到提纲挈领之作用。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时,我是这样小结的:“1840----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在战争过程中,虽然一批如林则徐等及爱国士兵的奋勇抵抗,但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使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的巨大危害,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来又是哪些条约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呢?以后的课我们以后再了解。教师总结时应以板书为基准,边总结边用彩色粉笔勾勒出应理解的、应记忆的知识点。这样做既给了学生直观的印象,又使其理清了知识间的因果、逻辑等联系,对知识线索、内容的理解记忆也就加深了。
“练”。“练”是使学生重点掌握,巩固教学内容,多角度、多形式开发学生智力的过程。“练”是巩固、强化知识的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能否灵活运用的有效途径。
本人教学中通常采用的优化训练方法主要分四步进行:第一是记,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必要的机械记忆是不可少的。第二是提问,这是教师对学生记的检查,通过提问可以指导学生抓住课堂的重点、难点,也可以看学生掌握的程度,教师可以把握时间,了解优差生的学习距离,以便指导。第三是背写,是把记住的东西经过系统加工,用手直接表达出来,因为考试的内容一般来说不仅表现在口头上,多在笔试。第四是完成练习题,这是加强重点教学的一环,是对历史事件、时间、人物等的重点训练,这一练习要紧扣目标,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题型主要包括选择、填空、连线、列举、了解图片上的历史和历史人名地名、材料分析、问答描述等。
但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设置练习一定要精,针对性要特别强。
实践证明,初中历史教学“五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很有帮助,特别适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重点要求。特别要强调的是,一节课要采哪些方法要因内容而定,一节课不一定五种方法都用,五种方法往往以交叉的形式运用于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李元辉.初中历史教学导入"五法"[J].甘肃教育,2018.
【2】张军.浅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策略[J].学周刊:中旬,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