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汉军
四川省乐山外国语学校
摘要:初中是培养学生学习观念以及人生观念的重要时期,而家国情怀是学生具备正确人生观的重要前提。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人们常说,不读经书,不知自处之道;不读史书,无从爱其国家。所以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历史学科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何在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教师感到苦恼。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家与国的概念还不是十分了解,而历史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但是许多教师并未基于目前的历史教学现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逐渐对历史丧失学习兴趣;还有一些教师和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导致教学效率持续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基于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其原因探析
初中阶段的历史,旨在使学生了解大致的历史事件,缺乏对相关细节的描述,另外由于历史教材局限,使学生产生了历史割裂感,同时学生自身的知识整合能力有限,联系历史事件的能力较弱,这无疑对历史家国情怀的教学造成了阻碍;在历史教学时,教师过度局限于教材本身,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逐渐使学生产生了倦怠感,导致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概念感到模糊,导致教学效率下降;在教学时,教师缺乏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学生对家国情怀缺乏真正深入的了解,也是目前学生家国情怀难以深入培养的重要原因,此外作为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观念又深受家长的影响,致使学生逐渐丧失对历史内涵的理解,学习观念不正确也导致学生家国情怀很难培养。面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培养策略
2.1联系教材内容,综合信息技术,直观培养家国观念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若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首先需要讲述家国情怀的概念,使学生大致了解,此外还应该适当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讲述,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与时俱进,结合信息技术展示相关的视频,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发言,教师作为引导者加以补充,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了解。
例如教师在讲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大家对日本这个国家的认知是什么?学生回答:动漫,索尼,丰田。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但是中国大部分人对日本并无好感,甚至充满仇恨,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学生回答:自甲午海战之后,日本一直在侵略我国。教师进行赞扬,随后引入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开始学习有关抗日战争这一内容。教师在讲述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比如关于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以及南京大屠杀。向学生展示在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暴行,使学生初步建立家国情怀意识。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家国情怀的概念,即将古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当代的“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相互融合,教师还可以适当结合相应的诗句,比如“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使学生对家国情怀有更深入的了解。
2.2结合历史事件,创设教学情境,深入了解家国情怀
在进行历史家国情怀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到,初中阶段的历史多是事件史和人物史,所以若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必然要讲述历史事件,教师可以结合史料,讲述更多的历史细节,同时教师还应意识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了解家国情怀,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其中,构建平等和谐教学课堂。
例如教师在讲述《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讲述在戊戌变法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比如公车上书,围园杀后。教师还可以讲述相关的历史人物,比如梁启超先生,在历史上他的政治立场一变再变,受到许多人抨击,他曾这样说道:我的政治立场不断变化,是由我一贯的政治主张,和中心思想决定的,我的政治主张是富国,我的中心思想是救国。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我的立场可以一变再变。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借助相关的音频,使学生切实的感受梁启超先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深入的了解。此外还可以结合康有为的行迹,进行对对比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家国情怀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讲述戊戌变法过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2.3联系当下实际,设置辨析问题,鼓励合作探究内涵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教师若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适当联系当下时政,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设置相应的辨析点。使学生深入的思考相应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相关的知识内涵,以便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还可以设置课堂辩论赛,让学生进行辩论,对历史辩证的看待,树立正确家国观念。
例如教师在讲述《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强汉、盛唐是我们的巅峰,一个国家强大绝不能固步自封,基于这种考虑,西汉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外文明,开辟丝绸之路,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历史地图进行讲述,同时讲解张骞的经历,使学生对家国情怀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可以讲述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以及苏武牧羊为例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关的辨析问题:强汉、盛唐是我们的巅峰,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目标,我们经常说要实现民族复兴,也正是这个道理,目前我国在大力推行一带一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结合相关的资料进行探究,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4实行家校合作,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念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很多学生的家长都认为学生学习是学校以及教师的事情,在家庭中并未对学生进行监督,而新时期的教学也要求学生的家长应该辅助教师教学,所以家长应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就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讨论,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观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或者时政新闻,询问学生的相关意见,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例如教师讲述《抗美援朝》的相关内容时,家长可以首先询问学生具体的学习内容,随后家长可以讲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这样一支队伍,发生在长津湖战役,全连129人,成为冰雕,但仍然没有退出阵地。家长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展示相关的视频;同时家长还可以向学生讲解在上甘岭战役中,有一场特别惨烈的战斗,五圣山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8连,死亡率高达500%,而美国规定伤亡如果达到30%,可以投降,因为已经对的起国家与人民。但是中国的铁军,不断补充兵员,最终以一个连队伤亡近1000人的代价获得胜利,家长通过讲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念。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综合信息技术,适当进行拓展,培养学生家国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结合相关事件,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直观感受;其次教师还可以适当联系当下,设置辨析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最后,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参考文献:
[1]张明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分析[J].高考,2018(36):7.
[2]单擎.千秋家国梦,少年当自强——浅论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山西青年,2018(21):156+85.
[3]简允诗.“互联网+”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的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7(10):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