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芳
安徽省淮北市黎苑小学 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帮助小学生形成优秀的阅读习惯,能够推动其核心素养的建立与发展,增强学校的教育和德育水平。在增强小学生阅读能力过程中增强其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更从容地对待教材内容,进而学习到更丰富的知识,具备自主学习方法与能力,推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地建立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核心素养教育
引言:
新课程标准明确阐述“阅读属于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一种,教师的分析不能直接取代学生阅读。”教育部于2012年制定实施的《十年发展规划》提出,完成教育信息化的方法与途径是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妥善融合。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帮助学生具备语文素养。”要建立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明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任务与目标,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对教学实施和教材编订有指导作用。目前,教育部门更重视个性化教学,而“互联网+”为其提供支持和机遇。小学语文教师不断融合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能够填补传统教学中缺少个性化教学的问题,进而全面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并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教育的构成
(一)积累和规范语言
因为社会生活需求以及语文学习所具有的实践性特点,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学前儿童都能正确应用3500多个口头词汇,其能认知词汇的义与音,所掌握的不同句型的口头语言也更加成熟与完善,意味着儿童上小学时已经能够基本了解使用口头语言的相关规则,可以通过的言语策略实现言语交际。但构建音义和字形关系的相关策略、体统的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规范对小学生而言,还是新鲜的是学习内容。所以,小学语文和其他学段相比较,其学习倾向于借助多种语文实践来学习和积累语言,了解与掌握字词的义、形、音以及建构他们之间关系的方法,根据言语实践情境对汉言表达规范进行初步学习和理解。换而言之,小学生形成语言素养重视“语言的规范和积累”,其是“构建与妥善应用语言”并建立起语言素养的基础。
(二)整合与掌握思维方法
小学生和其他年龄段学生相比较,其没有充分掌握语文思维方法,难以进行整合性应用。他们对语言材料有较强的机械记忆能力,经常对他们喜欢事物的直观形象进行想象、联想与创造,但因为缺少多种思维方法,没有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整合与运用,他们的思维比较发散和自由,思维缺少批判性与深刻性,无法有理有据的评价和判断语言现象和语言材料。所以,小学语文培养核心素养要重视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不同的思维方法,可以在语文学习中按照学习需要,根据不同言语实践活动要求予以整合运用,就是“整合与掌握思维方法”,即“思维提升与发展”以“整合与掌握思维方法”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阶段。
(三)体验与感知审美
因为社会生活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小学生没有太多生活经验,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还停留在初级建构阶段,教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体会美、感知美。李泽厚认为“审美”可以细致划分为悦志悦神、悦心悦意、悦目悦耳三个层面,所以人的情感情绪和“审美”具有直接关联。小学语文学习和阅读教学以各种文本为主要审美对象,“体验与感知审美感知”就是教师学生等审美主体处理各类文本时,借助阅读分享文本时所获得的苦痛、滑稽、优美、崇高等情感体验,认识和了解文本中美的精髓与内涵并进一步得到审美享受,促进个体审美持续全面发展的过程。“体验和感知审美”是为今后“创新和鉴赏审美”奠定基础的过程。
(四)文化认同与归属
七至十二岁的小学阶段是儿童最开始认为自己是国家群体成员,评价本国人行为,并出现初级的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等情感的重要时期,换而言之小学时期是学生建立对本民族、本国家心理归属和文化认同的重要阶段。现阶段,我国已充分融入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小学生生活在多种文化因素共同发展的社会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与冲击,而语言从来就是文化的一种有效传播载体,也是构成文化体系的有机部分。教育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逐步建立起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对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予以明确,就是“认同与归属文化”是小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及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民族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和熏陶,更加认同民族文化、让自己获得心理文化归属,进而有效落实和贯彻“理解与传承文化”的目标。
二、“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阅读环境构建
(一)通过教学资源,鼓励学生预习导读
教师在课前,可以先将文章中心思想和本课重点告诉学生,并借助互联网平台向学生发送微视频、图片、学习提纲等预习资料。通过预习,学生基本上可以了解文章内容,为更好的进行课堂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才能进一步掌握生字词和把握文章内涵与中心思想,也能更有效地和教师就阅读问题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课前预习,再进行课堂教学的模式,能够降低教师讲解文本的时间,有更多时间详细分析文章的难点与重点,也方便教师逐步增加学生知识量、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想象力。为了让教学课堂更加充实、灵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对电子教材的想法和意见反馈给教师,教师全面分析其学习情况,进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夏夜多美》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送蚂蚁、蜻蜓、荷花、睡莲等夏夜景物图片,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搜索相应学习资源。
(二)进行个性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学校都购买了多媒体设备,所以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设备制作与文章内容相符的课件。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掌握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并能够运用阅读技巧,找到文章语境,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教师要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看到冬日景色、沙漠、骆驼等图片,还可以与文章相关联的《城南旧事》电影片段,基于视觉方面引导学生喜欢骆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与图片,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更细致的讲解文章中心思想和蕴含的文化精髓。另外,教师向学生提出有趣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文章感知,充分调动其探索知识、挖掘文化的好奇心,进而更有效的学习阅读。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逐个解答,并指出与讲解生字生词。例如,“稚趣”、“骆驼”、“咀嚼”等,并结合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字词含义。另外,为了在“互联网+”环境下增强学生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联想起与童年相关的有趣记忆,并分享给同学们。教师总结学生的分享,强调作者怀念童年的主要内容。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印象
因为小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心智,难以全面理解事物,其思维能力还存在很多限制。而语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难度最高的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难以全面理解作者创作意图和文章中心思想,特别是阅读理解古诗词时,其词句拗口、抽象的同时,内容生涩难以理解,学生若要深入理解诗词主旨和诗句含义,就要对诗词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并懂得根据诗词的上下句,进行全面、深刻思考。
所以,为了帮助小学生能全面的把握文章内容,增强阅读课教学质量和实效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学习情况,为学生营造出“互联网”学习环境,并在其中融入教材内容,进而激发和增强学生好奇心,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如此就能够满足阅读教学要求。同时,为了保障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持续全面发展,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尝试总结文章内容,并阐述阅读中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进而提升学生的体验感知与情感投入。比如,在学习《静夜思》前,教师借助多媒体制作视频,其内容包括古诗意境、唐代诗人简介、唐代诗歌表现形式等。在播放微视频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诗歌内容、写作背景,进而细致化阅读教学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四)建立愉悦、和谐的小学语文阅读气氛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氛围。为了更好开展教学,教师和学生间要建立和谐关系,共同创造出愉悦、和谐的阅读课堂环境。另外,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教学中学生具有的主体地位,结合小学生的性格、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为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进行户外教学活动,为其建立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教师为增强教学实效性,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要懂得应用不同情境构建与分配多媒体教学、学习小组学习的方法,开展针对较强的教学活动。
三、“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目前,大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有效达到教学目的,通常不重视教学过程,忽视向学生传递阅读内涵,不关注学生学习反馈,不利于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随着时间迁移逐步积累,学生也许会抵触阅读学习,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制定明确清晰的阅读教学目标,存在较明显的形式化阅读现象。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制定阅读教学目标,重视阅读教学质量,将小学生当做是教学关注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与教师配合,在教师思路的引导下学习阅读知识,增加阅读知识量,并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也会不断增加阅读情感。另外,学生会逐步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并增强阅读素养与核心素养。
(二)增加教学形态
因为阅读文章在主体表达方面、内容方面、形式方面都不一而同,所以,教师应该将各种教学形态应用在相应的课堂教学中,保证文章能够全面体现其内涵,帮助学生养成素养。第一种教学形态,阅读赏析课。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增加学生语文素养,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学生选择优秀的、适合的阅读读物,引导学生自行阅读理解,标记文章中体现推敲价值的的内容和语句,通过课余时间开展师生探讨和小组探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可以逐步领悟阅读文章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文化魅力,逐步增强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和领悟能力,对培养核心素养奠定基础。第二种形态:读写练习课。经常阅读文章体现出范文模仿价值,例如在阅读和学习《桂林山水》时,优美词句给与学生美的感染,通过阅读文章能够让学生出现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学生可以摘抄下“怪石嶙峋、波澜壮阔”等词语,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更多优美词语,并引用在以后的阅读写作中,既能够为文章增彩,能够体现出作者的知识储备和文学功底,更能够提升学生读写的自信心,对培养核心素养、提升语文成绩发挥出重要作用。第三种形态:巩固背诵课。小学生若要深入、充分的了解阅读内涵,学会阅读学习并有效使用相关技巧,要在熟练诵读的前提下进行背诵,此举既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也能够积累和巩固阅读知识,进而增加学生阅读体验,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了解不同阶段小学生的审美特点
在不同年龄段,小学生体现出不同的审美特点。7岁到9岁的儿童位于“写实阶段”的高峰,看作品是否像实物是分析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9岁到13岁,他们才会采取审美态度来分析艺术作品,在知觉方面才逐步建立起对表现性、风格等审美特性的敏感性,逐步走入审美萌芽期,摆脱写实标准的影响和束缚。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带领1-?3年级学生体验和感知审美时,要重视情感体验语言所描绘的声音、形态、色彩等能够直观感受的“美”,重点内容是悦耳悦目,并逐步引导他们感受悦心悦意,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态度;4-?6年级学生能够借助审美想象逐步体验壮烈豪放、明丽清新、委婉含蓄等语言风格及其各自的表现力,深入体会悦心悦意,进而逐步感受悦志悦神。至神愉悦、心意愉悦、耳目愉悦都是借助情感体验获得和积累的,只有带领小学生认识并感受到语文阅读内容中的美,他的审美活动才能从最初的愉悦感官向愉悦精神方向发展和转变,进而更好的培养审美素养与核心素养。
(四)分析与掌握教学内容
教师培养与增强小学生核心素养,就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感受力、阅读理解力、思维创造力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与掌握阅读内容,结合阅读文本的不同,采取相应的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课前积极预习课文,通过互联网搜集更多资料;课中礼貌质疑、认真听讲;课后巩固知识点并积极反馈学习问题,这对顺利实施阅读教学活动、有效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假若教师只是片面了解教学内容,没有积极改变和创新阅读方法,学生也难以清晰地分辨出诗歌、散文、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的区别,影响其阅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无法可依、无迹可寻地学习阅读知识,进入初中、高中时期就会面临更多阅读问题,大幅度削弱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难以充分的培养和发展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特别重要且必要的。小学生学习与掌握阅读知识时,按照文体形式差异,选择正确阅读学习方法,不但能够较少阅读学习时间、增加学习效率,也能够快速找到阅读学习途径,激发阅读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培养阅读素养,增强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五)多样化教学评价
评价功能从以前的重视选拔和甄别逐步向重视调整、反馈、激励的方向转变;评价内容从以前的只重视学生成绩逐步向重视挖掘多方面潜能方向转变;评价技术从关注分析量向关注分析质的方向转变;评价主体从传统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评价角度从之前的终结性向定量、定性、终结相结合的评论方向转变,更尊重和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可见,阅读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是培养与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彰显出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教师要全面体现语文课程评价的不同功能,积极推动学生的发展。教师采取多种评价方式,通过形成性评价,快速反馈、发现教学问题,并对教学活动进行相应调整。另外,教师要重视多元化评价主体,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员、社区人员、学生家长等成为评价主体,达到多元、全面评价,适应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要求。
结束语:
快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正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造成影响,信息技术素养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互联网+”能够更好的改革小学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增加小学语文阅读与教学内容,应用不同教学方式营造不同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逐步形成养阅读习惯,在不知不觉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巩妍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28):141.
[2]唐莉霞.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74-75.
[3]张海红.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对阅读教学的影响[J].学周刊,2019(22):126.
[4]黄雪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05):51.
[5]杨福泉.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信息技术,2019(03):32-34.
[6]吴幼珠.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核心素养评价的反思与突围[J].当代教研论丛,2018(04):47-48.
[7]柏春花.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16(23):9-12.
[8]尚延亮.“互联网+”时代小学阅读教学的变革与实践[J].江西教育,2016(21):39-40.